![]() |
|
![]() |
|
![]() |
||||
|
4)效度标记(validity markers) 逶避词(hedges)(如:maybe, may, it is likely that, it is possible that) ;强调词(emphatics)(如 :it is true, certainly, undoubtedly, it is obvious that,according to Chomsky)等。 这些固定或半固定的结构类似于程式化或套语的表达,因此,作者的自由只能灵活变动其出现的位置,不能改变其形式。 3. 元语篇手段的使用与学术语篇命题内容表达之间的关系研究 许多学者(Williams, 1981;Vande Kopple,1985: 81-93;Crismore, 1989;Intaraprawat & Steffensen, 1995: 253-272)都认同元语篇的客观存在,并把这项研究从句子层面上升到了语篇层面,从语法层面上升到了修辞层面,认为元语篇明确表明或暗示了说者和听者、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际状况和交际目的。由于在书面语篇中,元语篇的特征更为明显,所以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考查了书面文体中元语篇的使用情况。 ![]() Intaraprawat和Steffensen(1995: 253-272)研究分析了大学生在说明文本中使用元语篇的情况。结果表明,在所有的文章中都使用了元语篇,其中得分高的文章比得分低的文章使用了更多熟练的元语篇手段,前者的密度为11069,而后者的密度为01846。徐海铭(2001:54-61)考查了国内某校英语系一至四年级学生的作文中元语篇的使用情况。研究结果是一到三年级学生的作文中元语篇的使用在数量上是递减的,而到了四年级又上升了。他们归结其原因是元语篇手段的使用能引导作者更好地理解读者的需要,更多地考虑读者,在元语篇手段的帮助下能写出有技巧的、考虑周到的、让读者容易接受的文章。成晓光(1999: 4-7)认为决定语篇成功与否的是元语篇的质量而不是数量。Intaraprawat(1995: 253-272)指出不能把元语篇的使用密度作为衡量语篇质量优劣的标准。但是,不同文体、不同学科的文章需要读者参与的程度不同,元语篇的使用密度是否也应该是不同的?Williams(1981)就曾指出元语篇在科技文章中用得很少,而在人文学科文章中的使用要多得多。比如在议论文中,因为作者更关心读者如何接受自己的观点,所以元语篇手段的出现要多得多。因此,本研究主要是考查元语篇手段it-clause在不同学科的学术论文中的使用情况,从中归纳出不同学科的论文作者采取不同的元语篇手段增强与读者交流信息的方法。本研究着重探讨 :(1)it-clause在学术论文中的元语篇功能,以及它在学术语篇中对后置主语命题内容的表达方式 ;(2)调查和分析国内英语专业本、硕士学位论文中it-clause的使用频率和状况,并分析其成因。 3.1 研究方法 1)分析带后置主语的it-clause从句的元语篇功能,对it-clause进行功能分类。 2)采用Hewings(2001)的调查量表以及对不同学科中it-clause的使用频率和分析结果,统计分析英语专业学生撰写的本科和硕士学位论文中带后置主语的it-clause从句的使用频率,考查他们对本学科学术知识及写作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与读者沟通的技巧等。通过比较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位论文中it-clause所传递的metadiscourse类型的使用情况,揭示学术语篇的这一表达特征是否以同样的方式应用于这两组学生的论文中 ;随着在这一学科领域的学习时间的加长,从本科生到研究生阶段是否有所变化。 3.2 研究工具、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1)研究工具 对it-clause的语法及元语篇的功能分类,主要依据Quirk等(1985)和Hewings(2001)对先行代词“it”在不同学科中的指示性作用的分类方法。 2)it-clause的功能分类 先行代词指把处于正常语法位置上的主语后置,而将代词“it”插入正常的主语位置。此处不包括具有分裂句中代词和介词等其它功能的it。本研究集中探讨的是修辞以及非修辞性功能的it-clause。 非修辞性的it-clause是基于通常概念中的较长主语更多的被置于从句后部的假设 ;而修辞性的it-clause,主要是根据Quirk等(1985)的分类法,即 :第一,对评论性从句,包括it-clause(如: It is said..., It is reported..., It is claimed...)等逶避性的表达法修辞功能的分析。考查it-clause在拉开作者对它后面所带的that-从句所表达的命题内容的距离时的功能,对报道性的动词的选择使用可以对作者所持的立场带来极大的接受、反对或保持中立的自由 ;其次,以形容词作补语的it-clause从句,如:it is surprising, it is important等,使作者可以对其后的从句的诠释作出评价;第三,使用it-clause而非人称代词的表达结构,如:it is of interest to note代替I propose可以使作者的表达避免个人化倾向,更加客观。 调查量表 本研究采用Hewings(2001)对元语篇手段it-clause的分类量表进行调查。量表如下: Hewings采用该调查量表对工科、理科、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的学术语篇的研究表明,it-clause 作为逶避词在工科和人文学科的航空学和历史学科中出现频率最高 ;态度标记词在工科的航空学中出现频率最高;强调词在人文学科中出现频率最低;信息来源标识词在社会学和人文学科中出现频率最低。Hewings 认为这种差异是各学科的实质性不同造成的。 3)数据采集和成因分析 本研究同样依据Hewings (2001)对元语篇手段it-clause的分类量表,对中国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用英语撰写的学士和硕士论文进行统计和调查。 我们从国内某大学英语专业本科学位论文中选取了9篇论文,其中被评为优秀的3篇、良好3篇、合格3篇,总字数为83200;从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中随机选取了9篇硕士学位论文,总字数为98750。统计方法为计算每千字中it-clause的出现频率。结果详见下表: 具有元语篇功能的it-clause的总使用量在两类学生中大致相同,硕士论文每千字的出现频率相对要高一些,但是各类元语篇手段的使用数量在两类学生中确实存在差异,尤其是在逶避词和强调词的使用频率上,与Hewings对不同学科的调查相比有明显差异。由于逶避词的首要功能是用来强化作者对命题的服从性,因此对于学科内涵价值的阐释具有极高的指示性作用 ;它的另一功能是能有效地使作者表达命题内容以及说服读者接受其观点。这两大功能在学术界被广泛阐述。正如Hewings所说: “逶避词是作者故意模糊性地表达命题内容的策略。(Channell, 1990、1994;Lakoff, 1972)逶避词是作者用来表示礼貌及避免丢面子的表达命题内容的策略(Myers,1989);逶避词能策略地表示作者与其所表达的命题内容的距离(Nash, 1990; Skelton, 1988);而Hyland精辟地概括这些不同的功能 :“这些途径使作者能把命题内容作为意见而不是客观事实来陈述……(1998a: 5)”。(转引自Quirk, 1985) |
外语招生最新热贴: |
【责任编辑:yuloo 纠错】 |
|
|
【育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