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摘 要:科技翻译与文学翻译作为不同的翻译类型有着各自的特点。本文从翻译活动的本质入手,论述了科技翻译与文学翻译在文体特点方面的对立及文体交错带来的渗透,深入阐述了两者的差异与关联,并提出翻译工作者如何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进一步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更好地把握不同文体翻译的贯通。 关键词:文体;翻译;标准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7)10-0070-4 Abstract: Scientific translation and literary translation have different features. The author in this study begins with the essence of translation activity and illustrates distinct styles as well as the infiltration due to the style convergence. Both diversities and connections are stated. Finally, the author suggests how translators can syncretize different translation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atural and social science merger. Key words: style, translation, standard 翻译活动从本质上讲是由源语文本诱发的为第三方生产文本的选择。鉴于人们对交际功能和效果的不同要求,文本和文体的选择、比较就成了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同国家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要发现与发明、搜集情报资料、阐述概念和理论、评定最新科学进展并交流思想,从客观上对科技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数量方面,翻译总量的90%以上是技术翻译和商务翻译。(Kingscott, 2002:247)科技翻译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传统的翻译思想认为,真正能够反映翻译水平的是文学翻译:科技翻译与“机械、枯燥”有无法分离的联系,译者只需具备专业知识和基本的语言转换能力就能胜任;文艺及学术典籍等文学翻译是美妙且令人神往的,同时对译者的要求也极高。事实上,如果科技文献仅以传递信息为目的,那么当科学内容被认为过时的时候,该文献也就走向了枯萎。文学作品包罗万象,科技的内容也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科技文献的撰写不仅要考虑其科学的价值,同时要考虑非科学内容的因素,即文学欣赏价值。面对看似非专业化的文学作品,译者同样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因为其中充满现实和虚幻的生活。要理清隐藏在文字背后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的复杂性、实际的所指以及显性或隐性的语义网络,译者必须知道一些专业知识。科技翻译和文学翻译受文体交错的影响,在严格按照各自标准进行翻译的同时也互相渗透。技术性文本也常常受文化因素的影响。 科技翻译和文学翻译各自作为翻译的一部分,它们不仅仅是对立的,更多时候,二者互相交融。 1. 科技翻译与文学翻译的对立 科技翻译与文学翻译属于不同的翻译类型,归根结底在于面对不同的阅读对象,译者选择的源语文本不同,从而在翻译过程中的选词、遣句和布局谋篇遵循不同的翻译标准。 1.1 科技文体与文学文体 科技英语用于描述事实、记录试验、阐明规律或探讨理论,成为现代科技的载体之一。不论是科学论文、科普文本还是技术文本,其最重要的使命都是把科学道理说清楚。它们直接为科技工作服务,具有“语气正式、陈述客观准确、语法规范、文体质朴、逻辑性强、专业术语性强”等特点。科学语言本身是直指的,要求语言符号与其所指的对象完全吻合,趋向用类似数学或符号逻辑学标志系统。文学作品的体裁包括诗歌、散文、戏剧和小说,它们都具有深厚的艺术属性,不拘一格、不限目的或用途,具有形象、抒情、含蓄、幽默、讽刺性、象征性和韵律感的特征。 1.2 科技翻译与文学翻译的标准 翻译标准是翻译实践的准绳和衡量译文好坏的尺度,翻译标准的不同也是区别不同文体的重要依据。 关于翻译的标准,中外翻译史上的翻译家都提出过自己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无定论。在众多的翻译标准中,普遍被人们接受的是清末著名翻译家严复提出的“信、达、雅”。对于文学翻译,这三个标准从不同的层面突出了文学作品的特点。“信”即忠实于原文。不忠实于原文,随意增删或改动,严格来说并不是翻译。文学作品的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注意在形式与内容上与原作者保持一致,还要追踪作者的心迹,揣摩语义,尽量再现作者的感悟。由于时代、心境等因素的影响,译者很难在译文中完全表达原作者的意境。因此,在不违背原意的情况下进行再创造便在所难免。例如Alfred Tennyson的短诗The Princess选段: Man for the field and woman for the hearth; Man for the sword and for the needle she. Man with the head and woman with the heart; Man to command and woman to obey. 该诗有超过40种的汉译版本,有的幽默,有的古气,有的抒情,各有特色又不失原味,非常具有代表性。“达”的标准就是把理解了的东西用通顺的合乎目标语习惯的语言表达出来,是“信”的进一步要求。在文学翻译中,译者文字功底深厚是不难保证译文通顺的。“雅”是意境的升华,即讲究文采和审美,可以通过修辞等手段来实现,是文学翻译最传神和难于达到的境界,也是由文学翻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雅”的标准由于融入了一定的再创造,一些文学翻译作品与原作一起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从不同角度吸引了更多的读者。从翻译实践来看,这一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信”的程度和在“信”的基础上再创造的灵活性。 科技翻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其标准也有多种表述,如准确、清晰、流畅、简洁等。科技翻译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传递信息,这要求译者必须严格按照原文的内容表达,做到翻译准确,也就是严复标准中的“信”。诸如“清晰、流畅、简洁”等都是“达”的具体阐述。与信息的准确性相比,文采的要求并不严格,译者必须忠实于原文的信息,不能有任何的再创造。科技翻译同样存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但只能是在和原文保持一致的前提下,不需要夸张渲染,而应以平铺直叙的手法把理论和事实叙述清楚。所以“雅”的标准在科技翻译中明显不同于其在文学翻译中的重要性,可有可无。 2. 科技翻译与文学翻译的渗透 科技翻译和文学翻译的区别显而易见,但两者之间同样存在交融与渗透。它们在语言要素方面有着共同的特点,在文体的互相交错中相得益彰,并同时受到修辞和普遍的审美标准的影响。 2.1 语言三要素 语言是由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构成的一个结构系统。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发展的开放系统。无疑,从语音的角度来对比不同的文本是没有区别的。 就语音、词汇、语法这三者而言,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要素。科技翻译中存在很多的专业词汇,包括纯科技词、通用科技词汇、派生词和缩写词。这些词具有较强的专业特色,但大部分来源于普通词。如“process”(过程、程序)是一个常见的名词,在工程领域则表示“工艺”;“claim”的常规意思是“主张,要求”,在专利文献中的确切表达则是“专利权利要求范围”。普通词在文学翻译和科技翻译中都占有很大比重,尤其在进入科技翻译的范围后被赋予新的意义,只有译者首先确认文体才能确定恰当的意思。在语法上,除出现在文学翻译中较多的古英语外,现在英语都遵循基本的英语语法。当然,为了叙述更客观,科技英语中常使用被动句,如用“Rectification of this fault is achieved by insertion of a wedge.”而非“You can verify this fault if you insert a wedge.”。在句型的使用上倾向于名词化、非谓语动词形式和条件句、祈使句;在时态上使用有限时态种类。这些是科技英语及翻译中特有的句法特点,依然遵从现代语法的规范。 |
外语招生最新热贴: |
【责任编辑:yuloo 纠错】 |
|
阅读上一篇: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
|
阅读下一篇:文学翻译译者的地位和自我定位 |
|
【育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