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What can mean more than life? 还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 这是个修辞问句,不需要回答,只起加强语气的作用,表示说话人态度非常明确,“什么也没有生命重要。”,等于是说“Nothing can mean more than life.”。 2.3.2 反语(Irony) 有时,人们用正面的话来表达反面的意思,所以它表面肯定的形式中具有含蓄否定的意义。反语语气强烈,常用来表示惊奇、喜悦、气愤、讽刺、强调等情绪。如: This hard-working boy seldom reads more than an hour per week. 一周读书不超过一小时而形容为hard-working,实际表达的明显是反义。 2.3.3 委婉语(Euphemism) 人们在指责别人或拒绝别人的邀清、建议时,往往采用委婉语。如: There is much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your work. 你的工作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句子中就是故意用含蓄婉转的话把本意暗示出来,以免对他人的自尊心造成伤害。其真实意思为: You have not done your work very well. 你工作干得实在不行。 上面所谈都是含蓄表达否定意义的形式。认识和掌握这种语言现象,对于我们正确理解英语原文和准确用英语进行交流有着重要意义。 3. 含蓄否定的语言表达效果 这些字面肯定而意义否定的含蓄否定现象,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达到了某种委婉含蓄、机智幽默或者是加强语气的效果。这些特有的手段使英语变得更加生动,富有色彩。对此,我们一定要领会其内涵意义。 3.1 委婉含蓄 由于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也不尽相同。有的生性直爽坦率,有的则委婉含蓄。受英语漫长历史背景熏陶的西方人士,有时候为了避免谈话引起尴尬或者不愉快(尤其是当涉及到个人隐私时),不愿意说出直接尖锐的话语,而是采取比较得体的绕弯子方式来表达态度、想法、意见、希望等,以表示对别人的尊重与友好。这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可以达到一种愉悦的目的。请看以下例子: A: Could you transcribe this passage for me? B: I think your handwriting is better than mine. 这里,没有直接拒绝A的要求,而是通过称赞对方的字比自己的漂亮这种方式委婉推辞了,使对方容易接受。 3.2 加强语气 在含蓄否定的多种表达方式中,比较结构、诅咒、感叹、强调句型、反语、修辞问句等常常可以加强语气,突出重点,表达出一种强烈的情绪。如: 1) What’s the good of quarreling with that fool? 同傻瓜吵有什么用呢?没必要! 2) Our lesson begins at eight o’clock, and you come here at nine, too early! 8点开始上课,学生9点来,明明是迟到了老师还说你来得真早,运用反语来表达他对学生迟到的强烈不满。 3) I’ll be hanged if I know the truth! 直译:如果我知道真相,就让我去死!意思:我千真万确不了解事实。 3.3 对翻译的影响 我们经常提及翻译的等值(equivalent translation),而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常常使翻译显得困难,含蓄否定也是其中一个问题。按照“忠实、通顺”的翻译原则,就是要把对原文的忠实和准确放在第一位,同时要求译文行文流畅,符合目的语的习惯。针对含蓄否定的处理,就提出了这两个方面的要求:我们不单单要求对原文逻辑意义的忠实,而且要求译文对原文的风格、思想等同样忠实。要抓住原文的意蕴,采用灵活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原文的含义。尽量去实现广义上的“忠实”,而不能机械对译。例如: The guerrillas would fight to death before they surrendered. 游击队员们宁愿战斗到死,而决不投降。 这句话如果按照字面,硬要翻译成“在投降之前,游击队员会战死。”,语法上似乎无可挑剔,但逻辑上不合情理。原句的本意也就是“绝对不投降”。 有些英语的肯定句,直接按肯定翻译会不符合汉语的习惯,甚至变得滑稽可笑。如警示语“Keep top side up!”,我们只能说成“请勿倒置!”。如果用“保持顶端朝上!”,就没有前者翻译精练,像一则警示语。“Mind the wet paint!”,“油漆未干!”情况也是一样。可以说,这两个句子也暗含有否定的意思。 4. 结论 肯定与否定原本是彼此对立的一对概念,截然相反,不容混淆。但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表达否定概念的形式和手段,英语也是如此。英语中的含蓄否定比较复杂,它在表达方式上丰富多样,有时还比较隐蔽,如果按照汉语的习惯去推敲,就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乃至误会。因此,有时需要我们仔细辨认,联系上下文语境来判断其正确意思,既要考虑它否定的性质,又要兼顾它的风格。翻译实践中,经常可以采取正说反译的手法。总之,要想正确地理解和运用含蓄否定这一手段,我们首先要掌握它的诸种表达方式,体会它特殊的语言表达效果,这些对于正确地理解翻译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刘学功、刘永科. 英语中的矛盾现象[M].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2. 肖君石. 汉英—英汉翻译初探[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吴冰. 现代实用写作大全[M].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5. 余澄清. 英语特殊否定的理解与翻译[M]. 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 张培基. 英汉翻译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1996. 朱万麟. 英语否定转移的研究[J]. 现代外语,1982. |
外语招生最新热贴: |
【责任编辑:yuloo 纠错】 |
|
阅读上一篇:结构歧义的形成与消除 |
|
阅读下一篇:英语含蓄否定刍议 |
|
【育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