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摘 要:语篇功能是韩礼德提出的三种语言功能之一,它与翻译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因此,本文以语篇功能理论为基础,对《汤姆叔叔的小屋》的两种译本进行了比较评析,从而发现两译本在语篇功能上的不同,并证实语篇功能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作用。 关键词:语篇功能;衔接与连贯;主位—述位与信息系统;语篇结构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7)10-0074-5 Abstract: Textual function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ranslation is one of the three language metafunctions proposed by Halliday. Therefore,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ison between two translation versions of Uncle Tom’s Cabin, which shows the effects of textual function on translation. Key words: textual function, cohesion and coherence, theme and rheme, textual structure 好的译文应尽可能传达源语的所有功能。按照以Halliday(1985)为代表的功能语言学派的观点,语言有三种基本功能:一是概念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它包括经验功能(experiential function)和逻辑功能(logical function);二是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三是语篇功能(textual function)。这三种功能在翻译中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于从语篇功能的角度对《汤姆叔叔的小屋》的两种译文进行评析,从中看出语篇功能在翻译中所起的作用。 1.《汤姆叔叔的小屋》及其两种译文 美国著名女作家斯陀夫人所写的长篇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真实、详细地描绘了黑奴所遭受的深重苦难,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以主人公汤姆为代表的黑奴形象并把以雷格里为代表的奴隶主的残暴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小说植根生活,情节感人,被认为是“世界小说中最令人感动的事件”,对美国废奴运动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许多中国学者都对这本小说进行了翻译,因而小说的中文译本有很多。本文主要选取了张培均的白话文译本《黑奴呼天录》(漓江出版社,1982)和黄继忠的译本《汤姆大伯的小屋或贱民生涯》(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以下简称“张译”和“黄译”),通过对小说第三十八章《胜利》的两种译文的比较评析,探讨语篇功能在翻译实践中的作用。 小说的第三十八章《胜利》讲述了主人公汤姆经常惨遭奴隶主雷格里的毒打并每天辛苦劳作,在经历了肉体上的创痛以及精神上的屈辱之后,每日苦读《圣经》,似乎感到了与上帝心灵上的沟通,从而逐渐产生了一种超脱的感觉,似乎从自己恐怖的厄运中找到了莫大的鼓舞和安慰,感觉自己经历了生死关头的考验,正一步步迈向天堂,见到上帝,因此汤姆获得了精神上的“胜利”。 2. 从语篇功能的角度分析比较两种译文 语篇通常指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它应有一个论题结构或逻辑结构,句子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黄国文,1988)因而,语篇功能包含衔接系统、主位—述位系统和信息系统这三个系统。(胡壮麟,1994)现将从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主位—述位与信息系统以及语篇结构三方面来比较评析《汤姆叔叔的小屋》的两种译文。 2.1 衔接与连贯 语篇不只是一连串句子和段落的无序的结合,而是一个结构完整、功能明确的语义统一体。因此,语篇要求词句之间在语言形式上具有衔接性,在语义上具备连贯性。 衔接关系指的是语篇中语言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或者说是语篇中的一个成分与另一个可以与之相互解释的成分之间的关系。(胡壮麟,1994)Halliday和 Hasan (1976)总结出四种衔接手段,即照应(reference)、省略(ellipsis)[包括替代(substitution)]、连接(conjunction)、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这些都明显地说明衔接理论在翻译中起重要的作用。 Example 1 “You see the Lord ain’t going to help you; if he had been, he wouldn’t have let me get you! This yer religion is all a mess of lying trumpery, Tom. I know all about it. Ye’d better hold to me; I’m somebody, and can do something!” 黄译:“你明明知道上帝不会保佑你。要是他会的话,那他就不会让你落到我手里来!宗教这玩意儿全是骗人的鬼话,汤姆。我全知道。你还是依仗我的好;我有势力,又有办法!” 张译:“你看,这个主不来援助你呀;要是来援助你的话,你早就不会落到我手里来了!你这个宗教,全是乱七八糟的骗人的胡说,托姆。这东西我全知道,你还是跟着我吧。我是个重要人物,能做出了不起的事业来的!” 照应指的是语篇中一个成分作为另一个成分的参照点。(胡壮麟,1989)在这两种译文中,黄译中的两个“他”均指前面的“上帝”,因而它们之间形成照应关系,与原文中的两个he和the Lord的照应关系相符,使译文更能体现出原文的特点,衔接得更紧,连贯得更为自然易懂;而张译则没有体现出原文的照应关系,译文衔接得不紧。 Example 2 “Like to see him try that,”said Legree, with a savage grin, “wouldn’t we, Sambo?” “Guess we would! Haw! haw! ho!”said the sooty gnome, laughing obsequiously. 黄译:雷格里狞笑道:“那就让他试试看吧,对不对,山宝?”“可不是吗!哈!哈哈!”那黑小子谄媚地笑道。 张译:“倒喜欢看他去尝试一下,”雷格里说道,来一个凶悍的狞笑,“我们就这样好吗,桑泼?”“我想让他试试也好!哈哈!哈哈!嗬嗬!”这个黑矮子胁肩谄笑。 按Halliday和 Hasan (1976)的观点,替代是指英语语篇中少量的语言形式。使用替代这一衔接手段,既可避免与前面相同成分的重复,也可使语篇中的语言在一定的语境中显得简洁明了,就这点而言,汉语语篇也同样如此。因此,黄译中用“可不是吗!”来替代上句中的“让他试试吧!”比起张译中“我想让他试试也好!”更简洁明了,并且也避免了与上句的重复,使译文衔接得更紧密。 Example 3 When Tom stood face to face with his persecutor, and heard his threats, and thought in his very soul that his hour was come, his heart swelled bravely in him, and he thought he would bear torture and fire, bear anything, with the version of Jesus and heaven but just a step beyond. |
外语招生最新热贴: |
【责任编辑:yuloo 纠错】 |
|
阅读上一篇:语篇功能在翻译中的作用 |
|
阅读下一篇:对立与渗透 |
|
【育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