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摘要:长期以来,澳大利亚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常常连篇累牍地讨论该国的文化传统和文学传统,虽然定义颇多,往往莫衷一是,但是都包含着文化遗产中的社会态度。可以说传统就是澳大利亚社会中文化价值和社会态度以及作家和作品的延续,也包括用传统高度认同文学内涵,以此来肯定那些颂扬澳大利亚人精神的作家。这就意味着文学评论的标准可以轻而易举变成作家提取素材的能力,这在作家们描绘自我形象时是至关重要的。本文试图通过回顾半个世纪前澳大利亚小说的主要文学作品,分析、探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澳大利亚文学的传统。 关键词:澳大利亚;文学;传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7)04-0063-4 Abstract: For a long time historians and literary men have argued on the Australian cultural and literary traditions which contain the social attitudes in the cultural inheritance. Therefore, it is reasonable to say that traditions are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al values, social attitudes, writers and their works in Australia. That means literary criteria are essential for writers to describe themselves. This essay attempts to discuss and analyze the main Australian works of a half century ago and literary traditions of more than a century. Key words: Australia, literary, tradition 1.引言 “澳大利亚文学传统”与英美文学中“英美传统”不同。前者历史短浅、后者源远流长。“文学传统”顾名思义就是讨论文学与社会的关系。不仅要考虑历史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关系、历史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关系,还要考虑现代文学与历史社会的关系以及历史文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过去、现在或将来都如此。用现代文学评论给“传统”下定义,不仅很有历史意义,而且艰难复杂。 2.劳荪——弗菲传统与澳洲文学 万斯·帕莫是澳洲著名文化评论家和文学史家,他花费半个多世纪创作了不朽的《九十年代的传说》。该书表现了19世纪80、90年代作家们是以何种态度看待澳洲风情的。他们认为无业游民在蜿蜒河汊旁聚居,这种风情戏剧化,犹如牧场主在自家大露台上欣赏田园风光一样。他们以为牧民生活内容丰富,牧民更善用华丽词藻表现自己。(Palmer,1963 :133)这种比喻假设虽牵强附会,却表现了他们的价值观。该书将民族主义时期的澳洲和二次大战的澳洲相联系,通过文学勾勒出了民族特征。所以上世纪上半叶澳洲小说不可避免打上了民主传统的烙印。表面上看来,帕莫书中的观点似乎和文学以及文学传统关系不大,但实际上阐述了社会环境对某些澳洲作家的影响。 A·A·菲利普也是重要评论家,他在《澳大利亚传统》一书中表达了与上述观点类似的看法。菲利普把劳荪和弗菲的小说与其社会环境相联系,认为他们反对其欧洲和澳洲先驱的传统,他们形成自己的传统,并用来看待社会。有人评论劳荪的“传统”说:几百年来,盎格鲁·萨克逊的作品已从中产阶级态度的樊笼中解放出来。狄更斯和哈代用同情的态度、渊博的知识和现实主义手法描绘了英国社会,但他们似乎为中产阶级读者写作。劳荪和弗菲认为中产阶级都是外国人。只有他们自己来自普罗大众,所以他们描写普罗大众,也为普罗大众写作。(Phillips,1958:223) 菲利普认为劳荪和弗菲依赖传统的自然主义、诚实和自由态度。菲利普非常了解隐藏在“自然主义”后面的真实的弗菲,知道他更关注艺术美学,而不仅仅是记载社会直接经验的小说。(Helestine,1967:97)其实小说应贴近生活,小说家不仅要通过社会代表人物表明自己的态度,更要勇于面对严峻社会问题。弗菲和劳荪通过艺术想象,勇敢地面对社会问题,但此前的澳洲作家及其后的“劳荪和弗菲传统”继承者却没有这样做。所以“劳荪和弗菲传统”可谓空前绝后,成为澳洲小说评论中的流行术语。菲利普曾对“劳荪—弗菲传统”精辟定义 :九十年代精神在澳洲民主党人中曾风靡一时。由于某些作家政治敏锐、激进,所以澳洲小说中政治概念甚于文学色彩,这是人文价值遗产。在普瑞查、大卫荪和帕莫等人作品中都可强烈感受到“九十年代”文学精神,尤其是劳荪传统。他们都同样相信“普罗大众”非常重要,所以用美妙优雅笔调讴歌他们,不遗余力表现其纯朴人性,而忽略了人性的复杂性。读者可直截了当从小说中感受到作家的民族秉性和传统。(Helestine,1967:90)有时我们也会发现澳洲作品中缺乏生活——传统的影响。因为特征是时代产物,需要漫长时间才能培养出来。但不应把成熟和传统混为一谈。澳洲文学证实了这种悖论 :年轻稚嫩也是一种传统。环境和社会呼吁传统,它就应运而生,并产生影响。传统不是根据逻辑需要产生,而是发自人们内心自豪的共鸣。 “如果文学遗产只给我们带来以前社会的纯朴道德,我们除了拒不接受还能有什么作为呢?”若把帕莫和“劳荪—弗菲传统”联系起来,就会感到艾略特的“悖论”——伟大的文学家改变了文学的“同步规律”。(Ward,1966 :45) 因为社会感受到文学具有供奉的价值 ,所以文学备受推崇。(上述作家的作品中都有关键词——民主。)文学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受到重视,就是因为它还保留着评论家们发现的并且赞同的社会价值观,因为它影响后来的读者和作家,确保这些价值观不断发展。劳荪和弗菲表现了一部分社会遗产的特点——“情谊”、“独立”和“忠诚”,这都是从乌托邦式理想社会遗传下来的,当时的以及后来的澳洲文学作品都如实记载了这些特点,并提倡要把它们发扬光大。(Chase,1968:56) 另外,《生活就是如此》也是宣扬“民主传统”的代表作品。弗菲的探索基本证明 :传统平均主义态度和社会行为之间存在着差距。《生活就是如此》充分证明了社会文学传统不仅和后来的社会息息相关,而且和民主乐观主义截然相反。(Ward,1966 :34)有种肤浅的看法认为,澳洲小说传统仅反映了真实的或理想的历史传统,或颂扬了澳洲人喜爱的自我形象。若要区分澳洲小说中构成传统的各种不同关系,必须先根据他们想象的术语阅读这些小说。该书自然地描述了瑞佛瑞纳地区生活,直接表述19世纪90年代人们的社会态度。该书问世后40年,人们一直把它视为书中人物——克林斯的日记摘要,后来才承认它是小说。他通过叙述者之口表明作者既从艺术角度关注殖民主义时期澳洲小说的传统,也表示要与之分道扬镳。他讨厌“铺满鲜花的浪漫之路”,改变了自己摘录日记的初衷,认为自己描述的生活没有任何情节。他认为写作目的是要真实记录亲身体验的生活,他不愿像以前的作家那样浪漫地描写澳洲生活。他认为生活高于艺术,反对认真分析“神秘重要”的日常生活。虽然他也关注瑞佛瑞纳省的生活、“生活中可爱问题”和“难以断代的神秘”,但他没有认真分析所记事件的重大意义。(Leavis,1968 :323)该书代表了当时风靡一时的民族主义、民主理想主义和平均主义思潮。人们忽略了一个事实 :该书想象力丰富、结构严整、语言讥讽。弗菲通过叙述者之口表达了对生活的见解,就其复杂结构而言,该书首创澳洲小说之先河。 |
外语招生最新热贴: |
【责任编辑:yuloo 纠错】 |
|
阅读上一篇:中医术语英译方法及对策 |
|
阅读下一篇:澳大利亚文学传统探微——半个世纪前澳洲小说回眸 |
|
【育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