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3. 我国英语口试实践和理论研究展望 根据英语教学改革的现状和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分析,我国的英语口试实践和理论研究可能呈现以下特点: 3.1 英语口试将首先在小学和大学普及 口语训练占有更重要地位的基础英语教学,特别是小学,反而没有使用口语测试来进行比较科学的评估,这不利于基础英语教学的素质教育改革,不利于公正地评价中小学英语老师和学生的英语教与学的成绩。在未来的十年里,这应该也必然会成为口语测试研究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但由于中考和高考的重要甄选功能和大规模口试目前的信度不高和实施耗时费力等原因,加上我国的社会诚信水平尚不足于让公众相信非官方测试机构的客观公正性,英语口语测试将不得不首先在考试压力较小的大学和小学取得较为突出的发展,进而带动中学口试的普及和权重的增加。 3.2 校本英语口试将蓬勃发展 直接面试的速度和规模规定了口试的走向 :全国性的大规模直接英语口试不可能成为主流,而高校或城市的口语测试委员会(这也是未来建设的目标)负责的地方性口试将得到大发展。一些大学已经开始了校内的口语测试,对教学起到了较好的反拨作用。他们培养的人才受到了社会的好评 ;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考试往往缺乏必要的规范性,比如没有明确的考试大纲,只有大致的考试方式和题型方面的描述,无法保证试题的效度和信度 ;没有统一的评分标准,各位教师各自为政,无法保证评分员间信度 ;没有比较严格的考官培训,无法保证评分员内信度 ;没有单独的英语口试成绩,口试成绩的公布受到限制,不利于进一步发挥其良好的反拨作用。怎样改进,这对我国大学的英语教学和科研是一个挑战。怎样帮助和指导各大学成立口语测试委员会,将是未来英语口试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3.3 高科技的使用将促进口试的研究和实践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录音、录像技术的改进,高清晰度的录音为公正的评分提供保障 ;大容量的光盘的储存技术便于资料的保存与复查。但由于人工智能目前尚不能支持人机对话,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计算机口试仍无法与直接面试在效度上相提并论。蔡基刚(2005)进行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计算机口语测试研究采用由计算机把考生随机分组,考生与考生进行对话的方式。但分组造成的机会不均等问题不好解决 :如果某一考生同组的其他考生太差或者喜欢抢话,他就有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充分地展示自己。PETS目前也只是在低级别的考试(一级(B)和一级)中试用计算机辅助口语测试,因为这两个级别互动内容少(赵祖华,2006)。由于全国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在社会上影响较大,大学生和学校可能会因此模仿其计算机辅助的口试模式进行口语练习。因为缺乏互动性,口试的效度不够高,特别是当应用于全国性的大型口试时,这将导致评分信度受到一定的影响。这种计算机辅助的口试在一定时期内将会对英语的教和学带来较大的影响,包括一些负面影响。比如,通过中国国家图书馆查找到有关“口试”的书108种,其中与高考口试有关的25本,其中21本是应对计算机辅助口试的电子影像资料。这种应试的倾向不利于引导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培养英语交际能力。万物初始,其形必丑。计算机口试将来在人工智能的研究基础上与直接面试相结合,会避短扬长,在英语口试中更好地找到自己的定位。 3.4 口试将体现其独立性 英语口试将不再是英语考试的一个辅助的部分。它有可能像汉语的普通话口语水平测试一样,在各城市甚至规模较大的大学设有测试站,由省级普通话口语水平测试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他们有共同的、详细的考试大纲、较为统一的评分标准和考官培训标准。考试举行的时间更加灵活。一个大学或地区报名参加考试的人数达到了一定的数量就可以举行。目前的口试大纲都过于简单,需要进行需求分析然后制定新的更详细的等级大纲 ;一年一次的口试将被一个季度一次或一个月一次的口试所代替;公共四、六级口试的一次考试定等级(A、B、C、D、E五个等级)的模式将被细致的等级口试替代,以减少评分的难度,降低对评分员的素质要求,提高评分信度。(安福勇,2004)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自愿选择报考适合自己的等级口试,每个考官只需负责一个等级的口试,只需要根据该等级的能力描述判断考生是否达到了要求,判定及格与否,对表现突出的考生考虑是否应该评为优秀。这种相对简单的考试和评分方法适合我国目前的英语口试考官不足的现实。 3.5 口试的服务功能凸显 随着口语测试研究的重心下移,从事英语教学的人员水平的提高,口语测试的研究者将增多。中小学英语教师与大学英语教师和研究员的合作将变得重要。更多的普通英语教师将受到这方面的培训。 随着口语能力训练的地位提高,口试的课堂化趋势增强。灵活多样的、有趣的、短小易行的课堂口试方式将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这也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口试研究的一个热点。 形成性评价受到重视。老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的评价,学生课外活动中的成果如英语角、聊天室、寝室的英语会话的活动录音,英语演讲比赛的获奖等成为学生成绩档案中的重要材料,成为评价学生口语能力的重要因素。 诊断性口试将受到广大英语学习者的青睐。随着我国大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诊断性口试将成为学生英语学习自我评价、自我调整的重要辅助手段。 3.6 英语口试将呈现多元化 随着学习者和社会的需求调查分析,针对不同学习阶段、不同专业的学生,以及有着不同学习目的的英语学习者,将设计出不同类型的口试。比如小学英语口试评分会偏重于发音的准确性,口试内容偏重于趣味性,题型以朗读、日常对话、角色扮演、游戏、唱歌等为主;针对大学生则以描述、讨论甚至辩论等交际性更强、更复杂的任务为主。话题范围、流畅性、得体性和连续表达能力等是评分的考虑重点。针对想做英语导游的学习者和能接待外宾的出租汽车司机,其学习目的不同,对话题范围、连续表达能力、口试的综合难度等方面的要求会有较大差别:前者要求能与外宾流畅地交谈,话题涉及景点描述、当地民风民俗、历史文化、甚至日常起居等;后者则只要能听懂外宾要到达的目的地,能用简短句子介绍收费的情况、所在的城市概况等就可以了,考试难度相对低一些。 英语口试的多元化还表现在测试任务的设计上。从原来的遵循英语社区的语用原则,来讨论考生个人的生活和学习为主的任务扩展开来,可以讨论个人以外的英语国家和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同时处理中外不同语境下的语用原则的冲突,检验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文秋芳,1999: 9-14)。因为中国大面积开设英语课的主要教育目的之一就是培养走向世界的中国人,让中国人了解世界,同时让世界了解中国。 口试的多元化在全国统考中是不易实现的,要调动城市和大学的地方性测试委员会的积极性,这与上文的第二个特点是一致的。 参考文献 安福勇. 初中英语口试的紧迫性和可行性研究[J]. 龙岩师专学报,2004(1):100-104. 安福勇. 适应社会需要的外语教学[J]. 九江学院学报,2005(4):91-93. 蔡基刚. 大学英语四、六级计算机口语测试效度、信度和可操作性研究[J]. 外语界,2005(4):66-76. 戴曼纯、肖云南. 现代语言测试发展:理论与问题[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32-35. 韩宝成. 语言测试:理论、实践与发展[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1):47-52. 李筱菊. 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447-542. 刘润清. 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罗立胜、张文霞. 注重实用性教学提升学生英语应用能力[J]. 中国高等教育,2002(11):14. 束定芳. 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29. 文秋芳. 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9-14. 赵祖华、刘庆恩. PETS低级别计算机辅助口语考试研究[J]. 考试研究,2006(1):34. 邹申. 英语语言测试——理论与操作[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 
          
| 外语招生最新热贴: | 
【责任编辑:yuloo  纠错】  | 
|
阅读上一篇:近十五年来中国英语口语测试的思考与展望  | 
|
阅读下一篇:大词小议——论英文写作中是否忌用“大词”  | 
|
  | 
| 【育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
|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
|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