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4.实验设计 通过比较学习ESP/EAP与EGP在词汇,文体和文法方面的区别性特点,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学术英语知识 ;同时在ESP/EAP的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探索出一条使大学英语和双语教学有机接轨的教学方法。 4.1 词汇,文体和文法 1)词汇。主要是学习科技英语的构词规律,如源于希腊与拉丁词素的常用次技术词、首字母缩略词、缩写词、名词词组的构成规律等。因为绝大多数专业词汇是由一些基本的科技英语词素组合而成的。其含义一经科学家定义之后,意思往往明确固定下来,不易与日常用语上的含义混淆不清。掌握这样一种词素组合的规律及必要的构词知识(如词性转换规律,词缀的功能和意义),就等于进入了科技英语专业词汇库的门。遇到任何一个生僻的专业术语,学生可运用学过的构词知识进行分析从而推断出整个词义或至少抓住该词的基本涵义。因为次技术词在各种学科领域里都经常使用,词义不尽相同,而专业技术词汇一般词义比较单一,专业性极强,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构词规律后,可以在专业阅读阶段学习时逐渐积累。 2)文体。ESP/EAP文体具有其普遍规律,如具有一定的信息结构和语言表达惯例。在语篇上展开ESP文体分析(如客观性、逻辑性、完整性和简洁性),探讨他们之间与作者因素和主题信息因素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掌握ESP文体交际规律,提高学生科技英语的读、写、译水平。 3)文法。从语言的功能,交际性特征及语篇体裁来分析语言现象,重点教授学生如何运用英语准确表达某一科技概念,如结构、分类、定义、性能和假设等。同时,也进行ESP/EAP的典型句法结构(如长句、复合句的使用 ;被动语态、祈使语态的功能与作用等)的分析与教授(任瑞,1997:47-48)。 4.2 教学模式 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出发点,采用互动式、讨论式、启发式课堂教学方法,按不同的专业设计活动主题,如 :法律专业的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进行模拟谈判及实例分析 ;学习实验报告、速记、描述文体等ESP/EAP常用的写作方法,图表的解读和应用以及模拟学术讲座和专题研讨等,综合提高学生的语言基本技能和学术知识素养。 5. 结果与分析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确立,不仅要有确凿的理论为依据,更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为了验证ESP/EAP作为大学英语和双语教学之间的过渡性教学环节的效果,我们把对2002级法律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进行的实验研究效果进行了分析。 通过和教师、学生座谈我们了解到,学生们认为他们在大学英语阶段的学习有助于双语教学课程的学习,但远不能满足该课程的要求。大学英语与双语教学之间存在差距,两者之间需要一个过渡。他们希望双语教师既懂专业,又能用英语讲解专业知识 ;同时,他们对大量的专业技术词汇感到很困惑,花费大量的时间理解英语原版教材 ;有的学生甚至对双语教学感到担忧和害怕、有的教师觉得很难激发学生对专业英语和双语教学的学习兴趣。师生们都普遍感到缺乏对专业英语和双语课的学习技巧,尤其是学术英语的知识和学习策略。 经过一年的教学实验,学生们对上下两学期不同专业的教师授课有鲜明的对比。他们认为专业教师教学侧重内容而略过语言问题,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理解欠准确与清晰。换句话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语言教师侧重于理解过程的讲解,教学中侧重于语言现象的分析与练习,使学生不仅知其然,同时知其所以然。学生们认为学习起来要轻松、愉快得多。 师生们普遍反映,通过ESP/EAP的学习,他们在四个方面取得一定收获 : 1) 总体英语水平。由于双语教学采用语言是英语,教师要求学生能用英语回答问题。而ESP/EAP学习的主要目的是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水平,如模拟法庭判案、学术讲座、专题研讨等都能为学生营造一种氛围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机会练习英语。 2) 学术英语知识。EAP作为一种过渡阶段的教学, 从一些科技学科领域选择教材,使学生接触到技术词汇、术语以及一定的学科知识,不仅扩大了学生的学术英语词汇,同时也训练了他们的学术阅读技能,为他们今后的双语课学习铺平道路。 3) 学习技能,包括 :词汇学习,掌握科技英语词汇特点及构词规律 ;熟悉科技文章的句法特点,提高解读包括文体、长句、难句的能力;阅读技巧,如推测判断能力,略读技巧等 ;写作和速记技能 ;利用学习资源,如图书馆等 ;小组活动,等等。学生们为了能够参与课堂活动,完成项目,必须迅速准确浏览大量的本学科的教材,此过程有助于他们提高阅读能力,锻炼速记技能 ;由于专业课常常要求学生写实验报告,学生们学会了报告写作方法和格式,并通过报告写作掌握图表等数据的解读方法,同时他们还学会了对物体、过程和系统的描写方法。课堂的小组讨论、模拟学术讲座和讨论等活动,也使他们不仅提高了听的能力,也锻炼了他们说的水平。 4) 心里上的准备。学生们以前对进入双语学习感到害怕和担忧,他们既担心教师用英语讲授专业知识听不懂,又担心英文教材读不懂。而ESP/EAP课程既讲授专业词汇的构词规律,又讲授专业文章的文体和文法,同时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如 :模拟学术讲座的小组讨论、报告,阅读科技期刊等活动,学生们不仅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了大学英语课程中的语言技能,又同时学习了学术英语知识,为高年级的双语学习打下了基础,增强了信心。 6.结束语 双语教学为教师和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语言和学术知识的要求,而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尚未为学生做好这方面的铺垫。本实验探讨了把辅设ESP/EAP教学作为从EGP(大学英语教学)到Bilingual Education(双语教学)的衔接环节的可行性问题,虽然只是在三年级的专业英语课堂中小规模进行,但实验表明,这种衔接环节从学生的角度是必须的,从教学的角度是可行的。ESP/EAP教学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和提高四种基本技能的机会,同时把这四种技能融合进了真实的学术文章的学习中,较好地弥补了学生开始双语学习前语言技能方面的缺陷。 注:本实验为江西省教学研究立项课题。课题参与人:隽纯龙,李星,肖群,石进芳。 |
外语招生最新热贴: |
【责任编辑:yuloo 纠错】 |
|
阅读下一篇:运用循环递进法开展英语语法教学 |
|
【育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