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摘要 :本文探讨了把ESP/EAP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衔接环节的可行性问题。采用实验对比和访谈以及文献综述的方法,阐述了辅设ESP/EAP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必要性,论证了ESP/EAP教学对实行双语教学的积极作用。指出这种衔接环节从学生的角度是必须的,从教学的角度是可行的。 关键词 :ESP/EAP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 ;双语教学 ;衔接环节 ;实验研究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feasibility of setting up the ESP/EAP model as a transition from college English to bilingual instruction. Contrastive experiments, interviews and document research methods are employed in this study. The reviewing of relevant theories has emphasized the necessity for establishing such a transition. It has concluded that ESP/EAP is necessary for students and feasible with respect to the curriculum. Key words: ESP/EAP instruction, college English, bilingual education transition, contrastive experiment 1.引言 自2001年8月,教育部颁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来,我国许多高校都相继进行了双语教学的实践。然而从实施的效果来看,情况并不乐观。在对我校双语教师和学生的调查以及相关文献的研究中发现(毕晓玉、黄芳,2003 ;蔡基刚,2004 ;王海华、王同顺,2003 ;王蓓蕾,2004),目前双语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学生专业英语词汇量少,阅读速度慢,不熟悉科技英语词汇文法特点,缺乏学术英语知识,大学英语所学的语言技能知识并不能完全满足双语学习的需要,双语教学难以达到专业知识课的预期目标。因此,能否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后期阶段引入ESP/EAP教学,把它作为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之间的衔接环节,使学生通过该环节的学习,不仅进一步巩固提高语言基本技能,同时学习学术英语知识,为双语学习打下基础?依据这一假设,我们在我校三年级的专业英语课中进行了实验。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我校2002级人文学院法律专业2个班,经管学院国经专业2个班,在他们当中进行ESP/EAP教学实验。 2.2 研究方法 2.2.1 对照法 对2002级法律专业2个班,国经专业2个班在大学三年级上、下学期专业英语课中进行实验。上学期为专业英语教师上课,下学期为外语教师上课,形成对照。 2.2.2 访谈法 对法律和国经专业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辅设ESP/EAP教学实施过程和效果的看法。 2.2.3 文献研究法 收集《从大学英语到双语教学的过渡》,《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同济大学ESP教学情况调查》等有关双语教学、ESP/EAP教学以及专业英语教学的相关文献资料。 3.实施ESP/EAP教学的理论依据分析 3.1 大学英语、双语教学与ESP/EAP教学的内涵 大学英语基础阶段(EGP)的教学,是以语言教学(language-based)、以语言的讲解和训练为主线,它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功,掌握一些基本的通用词汇,进行的是语言共核部分的教学。语言共核是语言学家在对语言功能意念的研究中形成的一个概念,指讲某种语言的人群中大多数人都使用的那部分语言。这部分语言不受地域、社会地位、职业、话题的制约,在词汇、文体、句法方面的差异也不大。语言共核的这种特点要求语言教学中的教学对象,不论学习目的如何,未来从事何种工作,都必须掌握那部分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刘法公,2003:31-33)。 双语教学 (bilingual education) 是指兼用外语(主要是指英语)和汉语来讲授非语言的知识,即专业知识,它不是以语言教学为目的,而是以讲授某种专业知识为主线。作为在特定语境、特定行业中使用的英语,是语言共核之外的部分。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它有两个显著的特征 :一是学习者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即由于特定行业的需要,学习者需要达到在某些学科内使用英语的能力 ;二是有特殊的内容,即专业化的内容。它也属于语言共核之外的部分,不经过专门学习是难以掌握的。ESP教学有四个区别特征 :(1)需求上满足特定的学习者 ;(2)内容上与特定专业和职业相关 ;(3)词汇、句法和语篇上放在与特定专业、职业相关的活动的语言运用上 ;(4)与普通英语形成对照(蔡基刚,2004:22-28)。 EAP教学,即“学术目的英语教学”,是近年来流行于欧美等国的一种新兴教学模式。它的目的是满足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学术领域使用英语学习各种专业知识的需要。Hutchinson和Waters(1987) 曾说过 :“请将学习英语的目的告诉我,我将教你所需要的英语”。这已成为EAP教学的指导原则。与普通英语教学不同,EAP教学以教授学术领域里所需要的语言技巧为主,它将英语这门复杂而广博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分解,选择学生在学术活动中最需要的部分进行教授。这种方法使得英语的短期强化教学成为可能(见图1)。 3.2 设置ESP/EAP教学环节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双语教学和专门用途英语这三者都是以英语为其核心语言,他们之间既有共性又各有特点,既不等同又不可互相取代。把ESP/EAP教学放在大学英语与双语教学之间,作为过渡性环节,有其科学依据。 大学英语教学作为通用英语(EGP)的教学,并没有过多地接触或强调科技英语即专门用途英语的特点和构词规律,特定的句法和语篇结构以及文体风格和修辞上的不同。学生虽然在这个阶段学了不少词汇和语法结构,但一些基本的科技英语现象还未遇到。一旦进入双语教学阶段,扑面而来的专业词汇和科技英语结构使学生不知所措。而目前担任双语阶段教学的主要是专业教师,他们不是专职的ESP/EAP教师,他们的教学重任还是在专业课上。他们对自己的语言方面的信心不足,因此他们倾向于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进行教学,教学目标只是阅读理解。这种方法并未达到双语教学的预期效果。ESP/EAP作为英语的一个变体,它和普通英语(EGP)在教学法,在测试手段上有其共性,把它作为大学英语后期阶段的教学,双语教学之前,不无科学道理。因此,辅设ESP/EAP教学环节应是大学英语教学之后和双语教学之前的一种衔接性教学。由于大学英语教学阶段强调的是英语语言的共核,即普通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双语教学阶段强调的是专业知识及信息的获得,因此,ESP/EAP这个中间教学环节是侧重各类专业具有共性的一面,即专业英语中的语言共核。其教学重点是各大专业学科领域里所共有的那部分语言现象及特点。其指导思想是 :体现专门用途英语的特点,介绍专门用途英语文章的格式,学习专门用途英语的构词规律以及基本意念的表达方法,了解专门用途英语文章的文体和层次,从而使学生能较顺利地进入专业英语学习阶段,开始专业文献的阅读,为他们今后的双语学习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 |
外语招生最新热贴: |
【责任编辑:yuloo 纠错】 |
|
阅读上一篇:浅论高考英语听力内容预测中的“首因效应” |
|
|
【育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