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摘要:在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为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加大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量,在目前课堂组织教学中,教学模式以“活动型”为主的小组活动与合作学习小组受到采纳与推广,笔者就此探讨了一些存在问题及想法和尝试。 关键词 :小组活动 ;合作学习小组 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中学英语教学模式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 授型”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型”,其教学过程的重点是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因此如何组织课堂活动,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加大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量,已成为当前英语教学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目前,我国中学普遍存在的是四五十人甚至五六十人的大班授课的现象,这对于课堂种种活动的组织,有一定难度。传统的课堂活动多以师生之间单一的交互模式、或少数学生的表演为主,大部分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受到限制,能力发展受到影响。因此,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课堂小组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被教师们普遍接受和采纳应用。其优势在于保证了全体学生的参与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最大限度地增加了人均语言活动量,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但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课堂小组活动的组织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小组活动的形式的确很容易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常常出现积极热烈的活动场面。学生参与活动的面与量似乎有了保证,但究其实效性,却发现与我们的设想差距很大。很多活动都流于形式,课堂上只是一种虚假繁荣。观察分析后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不平衡现象 :通常,课堂简单的小组划分就是同桌或前后座位4人一组。这样随意划分小组,有些小组成员英语成绩普遍较好,活动组织得有声有色 ;而有些普遍成绩较差的小组,活动无法进行。既然强调学生的全体参与,就要承认个体的差异。 2.无法形成公平竞争 :由于小组英语水平不平衡,小组之间无法形成公平的竞争气氛。教师在检查活动效果时,缺乏公平对比,学生体验不到小组活动的成功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得不到激发而逐渐丧失。 3.合作意识得不到培养 :由于学生体验不到小组活动的成功感,对小组活动任务完成的好坏就不够关心,没有责任感,更谈不上积极合作。而且小组的存在也只局限于课堂上短暂的语言活动过程,小组成员之间缺乏感情,缺乏互助精神,合作意识得不到培养。 4.控制、检查、指导难 :由于活动时,一个班通常要分成十几个小组,教师要驾驭课堂,了解各组活动的情况、解决各小组活动时出现的问题,都有一定困难。 分析存在的问题后,笔者认为弊病不在于小组活动这种课堂活动形式本身,而我们是否能够根据课堂教学活动的规律,及学生参与活动的规律,组织好小组活动,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只满足于课堂上小组活动这种形式的运用以及热烈的活动场面,而要针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努力改进组织形式及方法,使小组活动更具有实效性,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以下是笔者的一点想法及尝试: 1.科学划分小组 要想组织好小组活动,决不能简单地按座位划分小组,而应该根据学生的英语成绩,“好中差”搭配形成的四人或六人一组的活动小组。在英语课堂,教师可适当调整座位,让小组成员前后桌就坐。划分小组时,还要注意组与组之间的均衡,然后给每个小组的成员按成绩编号(1-4号),使每个组的同一编号的同学之间有一定的可比性。 2.引进竞争,增强内聚力 科学地划分小组解决了随意划分小组造成的不均衡现象,这样就可以在小组之间展开多种竞赛,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对小组进行评价,也可对同一编号的小组成员进行评价,教师要始终把小组作为一个学习集体,每个小组成员的表现都代表着这个小组活动的成果。对于好胜心强、有着强烈集体荣誉感的中学生来说,多种形式的竞赛既活跃了气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同时对小组活动的责任感,促使他们在参加活动时更加投入,小组活动的效果会大大提高。 均衡的小组划分,使每个小组都有一名成绩较好的同学,教师要注意这些学生组织能力的培养,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使他们成为活动的核心,保证每个小组活动的顺利进行,减轻教师活动的组织难度。而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能力培养的好机会。 在小组互帮互学、你追我赶、竞相达标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动态的集体力量,增强内聚力,是小组活动成功的重要保证。 3.形成长期合作学习小组 为了增强学生对小组活动的责任感,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活动小组成为长期的合作学习小组很有必要。课堂上活动小组建立后,课后的学习,更有必要按小组进行。因为离开了教师,同学之间更需要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相互督促、相互鼓励。因此,在学生中形成长期合作学习小组,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有效方法。 合作学习法并不是一件新鲜事,但目前在我国中学阶段很少被采用。它主张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任务依靠学生在学习小组互助完成,教师在学习中起协助、支持和辅导作用,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不仅仅是对个人、更主要的是对小组进行评价,因此每个学生的收获都是小组的收获,每个学生的进步都是对小组的贡献。一个小组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取决于全体组员的共同努力。它最大特点是同时强调个人负责和小组集体负责两种责任制。小组成员既要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还要与大家一起分享学习成果,相互支持,使整个小组的学习获得成功。目前的大班授课极易造成两极分化,“优等”成绩是与“劣等”成绩相比之下而存在的,一些学生的成功需要其它学生的失败作为代价,这对于全体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特别是对后进生的个性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要改变这一局面,合作学习小组就是一条有效途径。 长期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加强了同学之间感情交流,增强了对小组的责任感,使课堂小组活动的质量得到了充分的保证。在课后的学习及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合作学习小组也有其巨大的优势。如 :作业的完成,成绩差的学生可以在小组得到帮助,避免抄袭现象 ;而成绩好的同学可以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巩固所学知识。当然教师在检查作业时,要注意对整个小组作出评价。再如 :在抽背单词课文时,可抽查同一编号的小组成员,同时对个人和小组作出评价。在考试检测时,可只对小组成绩进行统计公布,并建立小组成绩档案,把小组成绩的提高作为对学生个人评价的一个条件。 美国心理学教授J·M·Killer近年提出,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四类 :注意力(attention),相关性(relevance),自信心(confidence),满足感(satisfaction)。课堂小组活动及合作小组建立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将是深刻的,无论在哪方面都远远优于传统教学法。它不仅保证了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对增强学生群体合作意识,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都可发挥巨大作用,而且不仅仅是英语学科,对于其他任何学科都不失为值得尝试、借鉴的实用方法。 |
外语招生最新热贴: |
【责任编辑:yuloo 纠错】 |
|
阅读上一篇:由自助书库走近英语原著,从同侪效应走向快乐阅读 |
|
阅读下一篇:浅论高考英语听力内容预测中的“首因效应” |
|
【育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