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报名咨询电话:010-51268840 51268841
英语 | 小语种 | 考研 | 在职研 | 财会 | 公务员 | 人力资源 | 出国留学 | 冬令营 | 企业管理 | 高校 | 高考 | 文体 | 0-18岁 | 网络课堂
 外语招生网
 外语报名咨询热线:010-51294614、51299614  ||  热点:环球雅思部分课程9.5折特惠 限时抢报!
 雅思·IELTS新托福·TOEFL四六级PETS商务英语职称英语小语种翻译少儿英语GREGMAT | 其他外语考试

双语词典中文化特色词的处理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1-18 15:55:30  来源:
  • 文章正文
  • 调查
  • 热评
  • 论坛
  摘 要:文化问题反映在词典中,主要就是文化特色词的处理问题。在一般翻译中,人们会采用音译法、直译法、意译法等方法来处理文化特色词问题。词典翻译则必须更多地考虑使用者因素和词典本身的特点,因此,处理就会有所不同。本文将结合词典翻译中的实例探讨这一问题,以期能对词典编纂者处理文化特色词有所帮助。
  关键词:双语词典;文化特色词;一般翻译;词典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7) 11-0057-3
  Abstract: In a dictionary, culture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treatment of culture-bound words. People regularly give some approaches to this problem, such as transliteration, free translation and literal translation to solve. Ofdictionary translation, more emphasis should be laid on readers and dictionaries, and hence different methods will be employed.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uses examples in the existing dictionaries to analyze this issue, and want to be of some help to the compilation of bilingual dictionaries.
  Key words: bilingual dictionaries, culture-bound words, general translation,dictionary translation
  
  我们首先来谈谈什么是文化。
  关于文化,人们有各种各样的定义。《现代汉语词典》指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部分。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总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文化的各个方面也总会在语言中有所反映。因此,要学好一种语言,对文化问题的学习是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的。
  如今,随着国际交流和跨文化交际的不断发展,文化问题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作为人们学习语言的工具的双语词典,自然也会无法回避这一现象。反映在其中的就是文化特色词的处理问题。文化特色词的处理,是双语词典编纂中非常难以处理同时也必须处理好的问题。
  
  1.何谓文化特色词
  
  文化特色词,指的是“和一个语言社区的‘生活方式’相关的单词和词组”。(Hartmann & James, 1998: 33)简而言之,也就是一种文化中特有的词和词组。又叫“文化局限词”。比如汉语文化中的“外戚”、“理学”、“脚钱(付给搬东西的人的工钱)”,英语文化中的 “barhopping(一夜间不断地在一家酒吧喝酒后再到另一家接着喝)”,“funeral time(丧期)”, “funk money(在英国指为获得高利或保障币值由一国转移至另一国的流动资金)”等等。
  文化特色词产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人们通常将其归于文化差异。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环境的不同。比如,英国四面环海,所以在英语中和sea相关的词组及短语就很丰富,如:at sea, half seas over, go and jump in the sea等等。而中国是个农业国家,因此,在汉语文化中和农业、土地等相关的词语就比较多,如“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等;2)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这一点也会在文化特色词中有所反映。例如,汉语中的“官官相护”、“打官腔”等等;3)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等的不同。例如,汉英文化中颜色的不同语用差异;4)不同宗教信仰造成的文化差异。如中国流行佛教,因此在汉语中就有“借花献佛”、“临时抱佛脚”等用语。
  此外,对文化特色词的分类不尽相同。
  李明、周敬华(2001:65-70)认为,可以将文化特色词分为四类:只属于一种文化的词;带内涵意义的词;成语和典故;日常用语中的文化特色词。文化特色词分为两类:源语文化特有而译语中完全没有的词语;逻辑意义相同而内涵意义、社会意义等不同的词语。其分类看起来有所不同,实则大同小异。
  
  2.文化特色词的一般处理
  
  在翻译活动中,针对文化特色词,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处理方法,通常可以将其归纳如下:
  
  2.1 音译法
  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处理方法。这一方法在翻译专有名词时较为适用。比如,将汉语的“台风”译为“typhoon”,“叩头”译为“koutou”,“太极”翻译成“taiji”,将英语中的Mass译为“弥撒”,yuppie译成“雅皮”,SARS译为“萨斯”等等。
  这种处理方法的优点是能保留源语文化习俗、传统等,同时也可以丰富目标语词汇。缺点则是刚引入目标语时会让读者摸不着头脑、不知所云。改进的方法是音译加注。
  
  2.2 直译法
  有时为了保留源语文化中的传统、习俗、心理特征等等,可以直译文化特色词。比如,将汉语中的“缠足”译成“foot-binding”,“铁饭碗”译为“iron rice bowl”,“中国结”译为“Chinese knots”;将英语中的“mystery play”译成“神秘剧”,“green paper”译为“绿皮书”,“warmedy”译成“温馨喜剧”等等。
  使用以上两种翻译方法,可以保留源语文化的特色。
  
  2.3 意译法
  有的时候,无法处理得更好,人们只能舍去其文化特色进行意译。例如“He is in a catch-22 situation.”中的“catch-22”,我们只能将其译成“左右为难的”。
  
  2.4 使用上位词来解释
  例如,“aardvark”是一种食蚁兽,我们通常就可以将其处理为“一种食蚁兽”。
  
  2.5 使用目标语中的替代词
  比如,在汉语中我们会说“笑掉大牙”,而表达同样的意思在英语中则可以使用“laugh one’s head off”。
  以上三种方法的使用则可以让目标语的读者更容易接受。
  
  2.6 增词法
  有时为了保留源语的文化特色,但同时又使目标语读者更容易理解译文,可以适当在直译的译文后加上一些解释性的词语。
  
  2.7 详释法
  在有些情况下,人们只能用较多的词语来解释某些文化特色词。比如,向外国人解释阿Q,我们只能作如此解释:“the main character in Lu Xun’s The True Story of A Q, a backward peasant who interprets his defeats as his moral victories”。
  当然,在处理文化特色词时,我们还可以借助其它的方法。
  
  3.双语词典中文化特色词的处理
  
  文化特色词对于文学翻译而言,是比较难以处理的问题,对于双语词典而言更是如此。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立即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后,请及时刷新页面!               [回复本贴]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外语招生最新热贴:
【责任编辑:yuloo  纠错
【育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外语报名咨询电话:010-51294614、51299614
外语课程分类
 
-- 大学英语---
专四专八英语四六级公共英语考研英语
-- 出国考试---
雅思托福GREGMAT
-- 职业英语---
BEC翻译职称英语金融英语托业
博思实用商务面试英语
-- 实用英语---
口语新概念外语沙龙口语梦工场口语
VIP翻译
-- 小语种----
日语法语德语韩语俄语阿拉伯语
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其它语种
热点专题·精品课程
 
外语课程搜索
课程关键词:
开课时间:
价格范围: 元 至
课程类别:
学员报名服务中心: 北京北三环西路32号恒润中心1806(交通位置图
咨询电话:北京- 010-51268840/41 传真:010-51418040 上海- 021-51567016/17
育路网-中国新锐教育社区: 北京站 | 上海站 | 郑州站| 天津站
本站法律顾问:邱清荣律师
北京育路互联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1999-2009 | 京ICP备050121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