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摘 要:由动词派生的以-er(-or,-ar)结尾的名词,在不同的语境里,表达的意义是不同的,可表示职业身份,也可表示行为动作。本文较为详细地探讨了由动词派生的以-er(-or,-ar)结尾的名词在句子中的理解及翻译。 关键词:名词;动词;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7) 10-0049-3 Abstract: In different contexts, the nouns which are derived from verbs ending with -er, -or or -ar have different meanings. They may refer to identity or occupation, behavior or action. The understanding and translating of the noun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in the paper. Key words: nouns, verbs, translation 1. 引言 语境,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上下文。在翻译的过程中,语境对于词义的确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语境,词义就无法确定。英国著名语言学家Firth(1952)讲过,“每一个词在一个新的语境中就是一个新词”。就是说,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里会表达不同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由动词派生的以-er(-or,-ar)结尾的名词(以下简称为:-er〈-or,-ar〉名词)也是如此,语境不同,它所表达的意义也会不同。请看下面一段英文,注意句中bargainer的理解与翻译。 Believed it was not anything dangerous or valuable, Jendry gave Colo the pineapple. Careful bargainer that she was, Colo then broke the key chain and gave Jendry a link, perhaps figuring, why give her the whole thing if I can get a bit of pineapple for each piece? 这段话摘自一篇题为《动物到底想些什么》的科普文章。从上下文可知,Colo是个大猩猩, Jendry是动物园的饲养员。一天Jendry发现大猩猩在摆弄什么东西,就走上前去,想看个究竟。她给了大猩猩一些花生,但大猩猩并没有理睬。她又给了一块菠萝,那猩猩才把手中的钥匙链展现出来,但并没有给她。正如上面英文所说的那样,大猩猩把钥匙链拉断,希望每一段钥匙链都能换东西吃。 原译文是:见不是危险或珍贵物品,延德里松了一口气,把菠萝给了科洛。科洛是个精明的还价者,它把钥匙链拉断,给了延德里一段,或许在计算着,要是每一段都能换菠萝,我干嘛要全都给她。 bargainer在上面的译文里被译成了“还价者”。但“科洛是个精明的还价者”这样的表达却不地道,当然也未能准确地把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 我们知道,bargainer是个名词,汉语译文是“议价者;讨价还价者”。(李北达,1998:89)但是,汉语里很少说“某某人是议价者。”或“某某人是讨价还价者。”这样的句子,更不会说 “某某人是一个精明的还价者。”这样的话语来。这说明把bargainer直接译为“还价者”是不妥当的。 众所周知,英语和汉语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就单从英语和汉语的名词来说,二者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无论是在汉语还是在英语里,名词可用来表示人或事物。但在英语里,名词还常被用来表示动作和行为。除了用抽象名词表示行为和动作(如realize→realization, complete→completion)等概念外,还常用含有行为和动作意义的普通名词代替动词。而大量的由动词派生的以-er(-or,-ar)结尾的名词也属于这种情况,这些词也常常会用来表示行为或动作。(连淑能,1993:108)所以,对于这些动词的翻译,绝对不能直接地译成名词。在很多情况下,-er(-or,-ar)结尾的名词是要译成动词的。例如:“He is a good liar.”,在这个句子中,liar是个名词,但它表达的却是动词lie所含的意思,而并非表达“撒谎者”这样的一个概念。所以,这个句子是不可以译为“他是一个很好的撒谎者。”或“高明的撒谎者。”,而是要译为:他真会撒谎。(李北达,1998:55) 在“Careful bargainer that she was...”的句子里,bargainer虽然是个名词,但它表达的却是bargain所表达的动作意义,而并不表达“讨价还价者”这一名词概念。“Careful bargainer that she was....”就要译为“科洛真会讨价还价……”。 2. -er(-or,-ar)名词的翻译 可以看出,正确地认识理解-er(-or,-ar)名词,对于翻译来说是很重要的。有些-er(-or,-ar)名词可表达职业或身份,有些-er(-or,-ar)名词表达的却是动词的动作意义。一般来讲,当-er(-or,-ar)名词表达的是职业或身份时,-er(-or,-ar)名词通常都翻译成名词。例如: (1) My father is a worker. 我父亲是个工人。 (2) She is a famous singer. 她是一位著名的歌唱家。 一般来讲,当-er(-or,-ar)名词在句子中不表达职业或身份时,此时该名词就用来表达动作或行为。在这种情况下,-er(-or,-ar)名词就常被译成动词。例如: (1) He is not a smoker, but his father is a chain-smoker. smoker是“抽烟者”,chain-smoker是“一支接一支抽烟的人”,这两个词根本不可能表示职业或身份,表达的都是smoke。所以,两个名词都是要译成动词。 参考译文:他不吸烟,但他父亲抽起烟来却是一支接一支,抽个不停。不可译为:他不是吸烟者,但他的父亲却是一个一支接一支抽烟的人。 (2) Although she is an American, she is a lover of Chinese painting. lover不表示职业,更不表示身份,不能把它译为“爱好者”。lover表示love之意,要翻译成动词“爱;喜欢”才对。 参考译文:尽管她是美国人,却很喜欢中国画。(王武兴,2003:79) 如果把lover翻译成名词的话,那么,其译文就是:尽管她是美国人,但却是中国画的爱好者。这样的译文是很不地道的。 (3) Talking with his son, the old man was the forgiver of the young man’s past wrong doings. 没有人会认为forgiver是表示身份职业的词,当然就不可将其译为“原谅者、饶恕者、宽恕者”。forgiver在句子中所要表达的是forgive这一动词所表达的动作意义,因此要译成动词。参考译文:在和儿子谈话时,老人宽恕了年轻人过去所干的坏事。(张培基等,1980:47) |
外语招生最新热贴: |
【责任编辑:yuloo 纠错】 |
|
阅读下一篇:语料库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得失与展望 |
|
【育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