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摘要:为了探讨我院大学英语口语测试模式,项目组成员设计了机器录音口试题目,并选出学生参加了第一、第二学期的口试实验。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实验班和普通班的口试对比、录音口试的评分结果和问卷调查。最后得出结论:项目组设计的口语测试比普通班级的口语测试具有更高的效度和信度。 关键词:大学英语;口试;效度;信度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7)04-0067-5 Abstract: In order to find an appropriate mode of oral test for non-English major students in our university, a new oral test project has been designed. Some students are chosen as an experimental group, taking the oral test for two semesters. Then analysis has been made in three aspects: comparison of two oral tests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rest of the classes, the scoring of the oral test, and questionnaire result. The paper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the oral tes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s better in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Key words: English study for non-English major, oral test, validity, reliability 1. 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时代的逐步到来,英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口语。国家教育部2004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明确规定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语和书面的信息交流。”该要求把英语口语能力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也改变了教师考核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方向。 我校大学英语最初对口语的要求开始于2000年对学生进行朗读测试。从2005年本科生第一学期开始,大学英语开始尝试用口试来检测学生的口语能力。但由于学生人数多、口试题型、难度和效果都难以把握。因此,我们借此机会用语言测试学的理论作为指导,进行为期一年的口试模式的探讨,旨在为我校大学英语寻找一条有效的测试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路子。 2. 口试的设计和实施 首先,从四个方面对口试进行了总体设计:1)确定口试的既定目标 ;2)确定口试的内容范围和形式;3)制定评分标准 ;4)确定参加口试的学生以及口试程序。 2.1 确定口试的既定目标 确定口试的目标是口试成败的第一步。语言测试的目的是要推断出考生使用语言的能力。(Bachman, 2000)同时,我们也希望口试的反拨作用对大学英语教学起到一个导向作用,使大部分学生在学完两年英语后可以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对口语的“一般要求”,即“能用英语回答提问、相互介绍、数字表达、简单日常会话、讨论交流、简短发言等”,这里面包括有听力、口语表达、交际等能力。大学英语的学习是贯穿一二年级四个学期,因此我们的口语测试也应该循序渐进、连续进行。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就要从最简单的要求着手,从口试内容、形式上把握难度。 2.2 确定口试的内容范围和形式 目标确定好了,在考虑口试的内容和形式时,我们进行了两个步骤的准备和设计: 步骤一: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我们对学者们如Bachman(2000)、刘润清(1991)、文秋芳(1999)、文燕渤(2000)、舒运祥(2001)等关于语言测试,尤其是口语测试的理论:如口语测试的原则、信度、效度、形式及评分标准等进行了认真学习;也广泛搜索国内各高校关于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的研究成果:如华中科技大学的熊效孔等(2003)的录音口试实验和中国科技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研制开发的基于校园网的网络口语考试,石子河大学的陈彩霞(2004: 174-177),云南财贸学校的崔晓霞(2003: 117-121)和武汉大学的江景(2000: 58-61)等。 其次,我们对国内外英语口语测试的形式和评分等作了仔细的研究,参考了国内外组织的不少口试 :如剑桥商务英语证书考试(BEC)、雅思(IELTS)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ET)和全国大学生英语等级考试(PETS)、全国英语专业四级口试(TEM)等。 步骤二 : 确定口试内容范围和形式。经过商量讨论,我们决定使用机器录音口试为第一、第二学期口试,在语音室里进行。该口试有两个题目,一是听两遍录音然后复述短文(大约120字的小故事,录音语速为100字/每分钟) ;二是两人用给定的中文信息进行角色扮演(内容为指路、购物、留言、提出请求等)。 接着,我们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基础和水平而制定相应的考试内容。我们把第一二学期的要求定位为 :能用英语回答提问、相互介绍,数字表达、简单日常会话;能听懂每分钟100字的简单故事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能进行功能性的简单会话;第三、第四学期则为连贯表达能力和运用交际策略进行讨论交流等。 2.3 制定评分标准 一般说来,口试的评分方法有两种:分析评分(analytic marking)和综合评分(holistic marking)或印象评分(impression marking)。(舒运祥,2001:203)分析评分根据具体评分标准中的每一项要求和分数比例进行打分,信度较高,但很费时,有时甚至会忽略考生的总体表现。熊敦孔等(2002: 285)曾论证过口试中综合评分与四级考试的相关性最大,并且该方法速度快、省时。因此,我们决定采用综合评分法。我们在制定评分标准时,提供文字说明的评分标准,又从不同的题型分别按照三个方面(复述故事 :复述故事内容准确性完整性和范围、语言表达能力和范围以及流利程度 ;角色扮演 :完成内容任务的准确性和范围、语言表达能力和范围和互相配合程度)给分。评分方法制定好后,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统一评分标准,尽可能地提高口试的信度。 2.4 确定参加口试实验的对象以及口试程序 第一学期我们决定在全校范围内05级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中开展口试,我校05级本科班有35个,总人数为1831人,我们从7个系(除外语系)当中每个系选择一个班级参加实验,总人数为358人。(以下简称实验班)其余的1500多名学生(以下称普通班)参加大学英语教研室设计的口试。 我们对口试的程序附上了严格的文字说明,如语音室里考生座位的安排,两个学生如何配对并规定先后顺序等。考试前,反复给学生交代考试程序和要求。另外,每次考试都有正式考试题目1套、备用题目5套。录音口试还有练习题目1套,在正式考试前先给学生热身一次,以防学生不适应机器造成发挥失常。 |
外语招生最新热贴: |
【责任编辑:yuloo 纠错】 |
|
阅读上一篇:澳大利亚文学传统探微——半个世纪前澳洲小说回眸 |
|
阅读下一篇:大学英语基础阶段口语测试模式探索 |
|
【育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