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在印度,呼叫中心已经成为其跨入全球经济体系最常见的标志。呼叫中心员工的主要技能是交流。呼叫中心(call center)就是一种业务流程外包的形式。所谓呼叫中心,就是指公司接听客户电话,接收顾客电邮、传真、信函的办公室。这种客户服务可以外包给另外一家企业。由于印度廉价的劳动力资源,2003年,英国政府将国内全部呼叫中心业务转移到印度。这就意味着英语就是一门技术,只要掌握了它,就可以获得呼叫中心的高薪。这些操着浓重印度口音的印度人在热线电话中帮助客户解决在电脑使用方面的各种问题。2003年,外包业务为印度带来了70亿美元的收入。人们预计到2007年这个数字会增加一倍。凭着印度人的英语语言优势,印度公司很快就会挣脱外包身份,成为全球市场的独立参与者。 4.3 电影业的发展 印度电影业的发展促进了印度英语的发展。孟买的印度电影工业中心宝莱坞每年制作的电影比美国的好莱坞还多。为了寻找廉价的、熟练的灯光师、音响师和电脑图像处理方面的专业人员,西方制片人纷纷离开伦敦、罗马和渥太华来到印度。2003年,英籍印裔女导演古莲达操刀的影片《爱上贝克汉姆》,虽然影片中充斥印度英语的对话,但没有人敢轻视他们。宝莱坞电影的观众在2002年达到了3.6亿,已经接近好莱坞全球观众量的1/3。而这正是印证了这位导演所说:“在全球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印度年轻一代并不把英语当作令人敬畏、一成不变的母国语言,而是灵活多变的时髦交流工具,跟网络、移动电话一样。”(朱步冲,2005: 59) 4.4 民族情结 人们说印度英语的风行是源于20世纪60年代,孟买的《潮流周刊》的一个讽刺专栏风行一时,该专栏尽可能地为印度英语开道,压轴语都是“抵制英国英语”。近百年来,这种抵制仍在继续。 4.5 成功的学校英语教育 印度学校的英语教学为印度培养了许许多多的高级人才。他们都具有很高的英语水平,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相当强。这使得他们很容易融入国际社会,对外交流与合作也极为便利。而所有这些都应该归功于印度成功的英语教育。由于历史的原因,英语教学在印度已经持续进行了几个世纪。印度教育体制(10十2十3)中的英语教学模式是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大力推行英语教学,部分学校采用英语讲授各门功课 ;在大学阶段,除个别文科外,全部采用英语教学。印度人已经先后获得6种诺贝尔奖也无不与他们成功的英语教育有关。 5.印度英语给我们的启示 5.1 语言的纯粹性问题 我们今天对印度英语这一话题的探讨,目的是加强对英语语言的了解,对英语语言在不同国家的变异趋势的了解。语言的变体涉及到语音、语法和词汇等各个方面,与语言使用的社会背景、经济发展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密切相关。印度英语就是在不断吸收、容纳和创造中成就了自己鲜明的不同于其它国家的印度民族特色的英语语言。这种语言的变体并没有妨碍语言的纯粹性,是语言发展和生存的必经之路。今天我们讨论印度英语,说不定今后还要研究中国英语。了解语言的变体有利于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那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强调美国英语、澳大利亚英语、印度英语、新加坡英语等都有各自的规律性和惯用法,一方面还要提防学生认为可以滥用英语词汇,随意违反英语语法规则或惯用法等。要注意防止过分渲染非标准英语,防止学生认为讲英语可以随心所欲,更不可忽视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标准语言训练。但当学生在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非实质性的英语错误要包容和理解。 5.2 我国英语学习的“虚热”现象 中国英语学习热的起点,似乎可以追溯到1978年。这一年《北京日报》的一篇文章在文末发出这样的号召:我们一定要胸怀大志,努力掌握外国语这个武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同年,《中国青年报》的一篇纪念毛主席诞辰85周年的文章里说毛主席到了晚年,工作繁忙,但仍抽空学习英语,一个单词也要读上十几遍。见工作人员不理解,毛主席还解释说学习英语是斗争的需要。 1993年,《北京人在纽约》在国内热播。同一年,众多民间英语培训机构涌现——如李阳的“疯狂英语培训班”,以及日后影响颇广的新东方学校等。申奥成功后,全民英语热再度兴起。民间英语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也成为识时务者的生财之道。据透露 :截止到2004年,英语培训机构总数不下5万家,国内英语培训的市场总值已达150亿元人民币。(于萍,2005: 63)这背后是数量惊人的英语学习爱好者,这些爱好者或是为了拿高分,或是为了谋高就,或是为了评职称。这些繁华的近乎狂热的英语学习现象实际上是一种泡沫性的虚假繁荣。李阳的疯狂英语使无数英语学习者认为大声地叫几嗓子就可以把英语学好,而许多有名的培训机构也不过是喜好赚钱罢了。与中国不同,英语对印度的影响可谓根深蒂固。英语已经渗透到了印度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不同地方的印度人在一起交流的时候,就会使用英语。印度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在办公室里都统一使用英语。作为一个外国人,无论是在印度生活、工作还是旅行,只要懂英语,就不会有任何困难。在印度,时常可以看到两个小学生一边走路,一边用流利的英语聊着天。相比之下,中国英语学习“虚热”的无根基现象与印度英语的根深蒂固使得中国人的英语总体水平要赶上印度至少还需要50年。 该文同时发表在“雅信达英语互动网”www.EnglishVod.net和“认真企业网站”www.TopEnglish.net。 参考文献 候维瑞. 英语语体[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91-92. 于萍. 英语的中国市场[J]. 三联生活周刊,2005(12): 62-65. 朱步冲. 英语的“乌托邦”[J]. 三联生活周刊,2005(12): 59. 张讴. 印度英语普及方面领先中国50年[J]. 环球时报, 2005(3)(第21版). |
外语招生最新热贴: |
【责任编辑:yuloo 纠错】 |
|
阅读上一篇:浅谈英语在亚洲的变体——印度英语 |
|
阅读下一篇:英式英语与中式英语节奏模式的对比 |
|
【育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