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摘要:结构型大纲和功能与意念大纲都曾对ESP教学产生过影响,由于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局限,带来了ESP教学中的不足和缺陷。综合两种大纲的特点,提出建立一套适合我国ESP教学的综合性的教学大纲:结构—功能大纲,以提高ESP教学的质量,满足学习者的不同需求。 关键词 :结构型大纲 ;功能与意念大纲 ;结构—功能大纲 ;ESP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7)04-0036-4 Abstract: Both Structural Syllabus and Functional/Notional Syllabus have had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ESP teaching. Due to their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and limitations, drawbacks have become apparent.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 approaches, Structural-Functional Syllabus, a new form of syllabus,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ESP teaching in China, is proposed to help to improve the ESP teaching and meet the needs of the learners. Key words: structural syllabus, functional/notional syllabus, structural-functional syllabus, ESP teaching 1.引言 在语言教学中,对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教学产生过影响的语言学流派有很多种,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结构语言学(Structural Linguistics)、转换生成语法理论(Transformational Generative Grammar—TG)、语篇或修辞分析(Discourse/Rhetorical Analysis)和功能与意念语法(Functional/Notional Grammar)。 ESP在中国发展二十多年来,结构语言学和功能与意念语法理论对ESP教学的影响表现在诸多方面,如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的编写与评价等。ESP结构型大纲和功能与意念型大纲分别有各自的理论模式,它们都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注意了学习者某一方面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其它能力的培养,由此形成了教学中的不足和缺陷。 结合我国ESP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待这两种教学大纲的有建设性的做法是将两者看作是相互补充的、相互促进的结合体。综合两种大纲的特点,笔者提出建立一套适合我国ESP教学的综合性的教学大纲——结构—功能大纲,以提高ESP教学的质量,满足学习者的不同需求。 2.结构型大纲(Structural Syllabus) 结构型大纲以结构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强调语言句型是语言教学的基础,语言教学过程是一种新的语言习惯形成的过程,提倡学生通过反复模仿、记忆语法结构,达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境界,形成自动化的习惯。结构型大纲是以语法为导向,词汇和语法规则按照使用的频率、复杂程度和实用性进行直线式排列,以课文演绎语法。下面是一个典型的结构型大纲的例子: (1) Simple Present Active (2) Simple Present Passive (3) Simple Present Active and Passive (4) -ing forms (5) Present Perfect; Present Continuous (6) Anomalous Finites (7) Past Perfect; Conditionals (引自Tom Hutchinson和Alan Waters, 1987: 26) 这种教学大纲在我国的外语教学中曾经使用多年,至今仍然在被使用。它的最大优点是能向学习者系统地描写出语言的生成核心(generative core),由这些有限的核心衍生出无限的新奇话语。结构大纲按照语言规律、教学规律、学习规律和逻辑,挑选和安排这些“核心”,然后在教学过程中逐个地讲授和操练。但是由于各种语言都存在差别,从语言的结构形式上很难找出各种语言之间的相同之处,这又成为它的局限所在。它的缺陷也很明显:结构简单化,过分注重语言形式和孤立词汇的含义,结构优先于意义,注重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Renate, 1984) ;无法让学习者理解结构的交际用途,导致学习者交际能力不足(communicatively incompetent)等。 对于ESP教学,结构语言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 结构型大纲普遍存在;(2) 结构型练习增多。在早期的ESP教学中,教材体现的教学法功能多是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Approach)和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以结构为纲的教材较重视对学习者语言基础知识的培养,教材提供的机械性的句型操练极易引起抑制作用,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教学成了通过刺激—反应—强化形成自动化的习惯的过程,忽视了言语的意义性和创造性的交际活动,没有实现ESP教学强调交际能力的目标。 3.功能意念型大纲(Functional/Notional Syllabus) 由于交际功能是语言在社会中运用的最根本的功能,而交际能力又是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所以功能与意念法有一段时间又被称为交际法。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应用范围的扩大,交际法才独立出来。 功能、意念不是语言的分析平面,它与人们的言语行为相关,是语言的交际层面上的事物。(陈莉萍,2000:105)功能与意念语法是建立在“如何使用语言”的基础上的,在这点上与结构法强调的“语言形式”有本质的区别。 以功能、意念为基础的教学大纲对ESP的发展产生了尤为重大的影响,这是建立在语用基础上的,因为大部分ESP学习者在学习ESP课程之前已经接触过结构型大纲。他们此时的需求不是学习语法,而是学习如何使用已经掌握的知识。 下面是ESP中功能意念大纲的例子: Asking about travel Making travel arrangements Ordering a meal Asking the way Hiring a car (摘自English for Travel by John Eastwood, OUP, 1980) 功能与意念大纲比结构法大纲有更强的吸引力,因为功能意念大纲是根据实际所用的语言来设计的,而结构法大纲所罗列的仅仅是语言形式而已。但是功能意念法大纲也有它的缺陷,最突出的是它打破了语法教学的系统性,教材里出现结构完全不同的句子罗列在一起,而相同或相似的语法结构又出现在相距甚远的单元里,语言形式的编排缺乏规律性和系统性。因而学习者往往觉得很难组织起自己所学的语言知识。 |
外语招生最新热贴: |
【责任编辑:yuloo 纠错】 |
|
阅读下一篇:结构—功能大纲及其在我国ESP教学中的应用 |
|
【育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