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为了方便讨论,以上四个知觉策略虽然被依次说明,但这并不意味着听力理解策略有何顺序可言,这些策略根据听话人的需要有所取舍,更多情况下是同时使用。 2. 知觉策略并不是万能的,而是一把双刃剑 知觉策略解决了一些听力理解中的问题,但也带来了许多麻烦。尤其在各种等级考试中,出卷人为“难倒”考生,常常反其道而行之,有意违背以上的知觉策略,英语学习者要特别注意,如人们总是先处理最简单的句型结构,所以出题人给出的句子:The lion paraded through the town escaped. 听者心理马上就建立起NP 、VP结构。 ![]() ![]() 只有有经验的听者才会想到正确的结构 再如线性思维使人们习惯把新出现的词项与刚被处理过的句子成分联系起来一起理解。Tom discovered on Monday the penguin had hurt its foot. 初学者往往很肯定汤姆是在周一发现的。而出卷者为了考察学生的整体听力水平,很可能在语境中暗示企鹅的脚是在周一受伤的。 因此,英语学习者要熟悉知觉策略,更要提防它给我们设下的陷阱。因为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交际工具的语言并不是像:Tom likes ice-cream. 那么简单直接。对于很多句型复杂或超长句来说,所谓知觉策略根本就起不了什么作用。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看,如果听者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所听的内容,听力效果会比封闭心态好得多。 3. 影响听力的主要心理因素 3.1 对所听内容的可信度持否定态度 Source credibility is a key element in developing negative attitudes toward a message and, therefore, in deciding to listen to a message. (Hanna, 1989)人们通常仅凭第一印象对说话者(信息源)作出武断的判断,如说话者所带的乡音、口吃、较随便的肢体动作、服饰不整洁和个人卫生等都会让听者生厌。他们把这种否定情绪转嫁给所要听的内容,从而影响整个听力过程,使听力效果大打折扣。 3.2 不同意说话者的观点 人们本能地反感违背自己所信奉观点的任何信息。很少有人会读持相反态度的报纸,看不符合自己趣味的电视节目。殊不知这种心理暗示给听力理解造成多少障碍。其实听不同意见也是一个丰富自己知识的重要过程。 3.3 匆忙下结论 人们总是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已经知道说话者接下来要说的内容。很多人都习惯在该继续听下去的时候却按照自己的思路思考说话者前面提到的问题而错过说话者的分析。听者如此不耐心是因为 :Our minds are working faster than the speaker’s delivery. Available information shows that the optimum speaking rate for the comprehension of information is in the range of 275 to 300 words per minute, while the rate at which we think is about 500 words per minute. (Hanna, 1989)我们的思维被说话者的观点激活,开始考虑各种可能性,生怕自己的灵感火花熄灭,所以从听者的话语中游离出来(开小差),缺乏耐心和对所听信息的熟悉程度使我们相信能预测说话人要说的内容,并对一些问题开始想解决方法。从心理学角度看,影响听力理解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听者能否撇开自己对所听内容的主观判断,先听完再考虑自己的想法或发表自己的看法。Good listening involves letting the other person complete their idea, not interrupting, keeping an open mind and listening without preconceptions based on the attitude, dress appearance or manner of the speaker. (Hanna, 1989) 4. 知觉策略是“天生”的内置在人们大脑中帮助或妨碍我们的听力活动 在发挥它的长处的同时,千万要借“外力”抵抗它的干绕。要想打好这一场“心理战”我们要做到: 4.1 与交际对象建立共同的理解基础(establish common ground) 不同的生活经验使人们对一些概念、术语等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听者要在听力过程中尽快统一一些基本概念(信息交流的基础),从说话者的角度去看问题,建立共同的参照系才能避免“张冠李戴”,误以为说话人东扯西拉,没有逻辑。 4.2 对所听内容抱有积极的态度 “What does this speaker have to offer me?”是让听者保持注意力的最佳办法之一。相信说话人能给你提供有用的信息,会让你发现听的过程越来越有趣。如果是面对面交谈,“What do I have to offer the speaker?”也会加强你的注意力。人们都希望被尊重,被人们感觉到很重要,你聚精会神地聆听会鼓励说话人发挥得更好听者当然是最受益。 4.3 成为积极的参与者 “人在曹营心在汉”是听力理解一大忌。只有全身心投入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4.4 记笔记 动笔记下要点不仅使人们能抓住说话人的思路,有助于理解,还能延长人们的注意力。很多人都自认为自己能记住别人讲的内容,不屑动笔。若真如此,“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老百姓的口头禅就不会流传至今了。 4.5 排除干扰 干扰来自外部和内部。外部干扰是通过五官传入人们“心里”的任何风吹草动,甚至味道。内部干扰是指人们开始想“自己的事”了。如果人们能坚持以上四点,就能排除干扰,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 参考文献 Aitchison, Jean. The Articulate Mammal: An Introduction to Psycholinguistic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Routledge, 2000. Hanna, M. S. & Gibson, J. W. Public Speaking for personal success. Wm. C. Brown Publishers. Dubuque, Iowa, 1989. 朱曼殊. 心理语言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
| 外语招生最新热贴: |
【责任编辑:yuloo 纠错】 |
|
阅读上一篇:浅谈知觉策略在听力理解中的作用 |
|
|
| 【育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
|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
|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