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网
 自考动态  报考指南  考试政策  复习指导  课程设置  自考试题  自考就业  考生故事  助学单位  自考论坛 
 公共课: 真题|模拟题|笔记串讲  经济类: 真题|模拟题|笔记串讲  法学类: 真题|模拟题|笔记串讲  文学类真题|模拟题|笔记串讲  高校招生  网络课堂

全国2006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育基础试题1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7-22 15:22:36  来源:育路自考网
  • 文章正文
  • 资料下载
  • 自考圈
  • 论坛

    课程代码:004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育学更注重_____教育。(         )

    A.感性 B.理性C.知性 D.情感

2._____是教师内在审美素养的最高层次。(         )

    A.丰富的美学和美育理论 B.完善的个体审美心理结构C.健康人格的魅力 D.高超的教育艺术

3.视听艺术主要包括(         )

    A.戏剧、电影、绘画 B.舞蹈、音乐、电影C.戏剧、舞蹈、影视 D.影视、绘画、舞蹈

4.红色、橙色被人们称为(         )

    A.柔色 B.冷色C.暖色 D.静色

5.________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         )

    A.行为 B.举止C.神情 D.手势

6.艺术的最初含义是(         )

    A.音乐 B.诗歌C.技艺 D.绘画

7.“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这句名言出自(         )

    A.孔子 B.荀子C.庄子 D.孟子

8.在审美萌芽时期,少儿主要是通过_____与审美活动发生联系的。(         )

    A.观察活动 B.视听活动C.游戏活动 D.学习活动

9.服饰的三大功能是(         )

    A.装饰、护身和象征 B.实用、装饰和审美C.实用、象征和审美 D.御寒、装饰和象征

10.在艺术审美境界方面,人是(         )

    A.求美 B.求善C.求真 D.求信

11.古希腊美学家______指出:“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因为它是善。” (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 D.锡德尼

12.自然美的根源是由于(         )

    A.自然事物本身的属性 B.人的主观意识C.人的心理作用 D.人的实践活动

13.趣味教育实际上就是一种(         )

    A.理性教育 B.感性教育C.认知教育 D.道德教育

14.研究学校美育,应把______放在首要地位。(         )

    A.教学活动 B.教学观念C.教师 D.学生

15.艺术教育是美育的(         )

    A.主要内容 B.主要媒介C.主要形式 D.基础

16.要发展审美创造能力,首先要学会认识和掌握(         )

    A.美的技巧 B.美的形象C.美的规律 D.美的观念

17.小学美育在培养学生感受能力方面,要着重培养学生的(         )

    A.感觉能力 B.视觉能力C.听觉能力 D.观察能力

18.亚里士多德提倡(         )

    A.体育 B.德育C.美育 D.和谐教育

19.美育的首要任务是(         )

    A.提高对美的事物的感知能力B.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C.塑造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D.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20.小学知美教育主要是让学生知道(         )

    A.美的本质 B.美的各种表现形态C.美的规律 D.各种美学理论

21.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结合,则形成为一种(         )

    A.环境美 B.自然美C.生态美 D.整体美

22.美育独立理论形态的形成是在(         )

    A.现代 B.当代C.中世纪 D.近代

23.美和善、美育和德育的相近性和相通性在_____表现得最为明显。(         )

    A.审美领域 B.艺术领域C.社会生活领域 D.道德领域

24.“耳中见色,眼里闻声”的意思是指(         )

    A.幻觉 B.精力不集中C.通感 D.视听混淆

25.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把美育概念引入中国并对美育作了进一步阐发的思想家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C.王国维 D.孙中山

热门资料下载:
<
自考最新热贴: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育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自考报名咨询电话:010-51291357 51291557
热点专题
 
 自考热点关注
                        MORE>>
学员报名服务中心: 北京北三环西路32号恒润中心18层1803室(交通位置图
咨询电话:北京- 010-51268840/41 传真:010-51418040 上海- 021-51567016/17
育路网-中国新锐教育社区: 北京站 | 上海站 | 郑州站| 天津站| 山东站| 安徽站
本站法律顾问:邱清荣律师
1999-2011 育路教育网版权所有| 京ICP证1004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