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质量师考试初级实务精讲11
来源:考试吧发布时间:2011-09-29 16:29:51
基本内容
常规控制图控制线的公式
计算 控制图的顺序
控制图的操作步骤
一、常规控制图控制线的公式
为便于计算参考,现将常规控制图的中心线及上、下控制线的公式列出,如表7.5-1所示。在许多控制图的计算过程中,在确定中心线及控制限时,需要抽取多个样本。
子组:在有关的控制图标准中,这样的样本称为子组。
子组大小:相应的样本量 称为子组大小。
二、 图
1 图的控制线
(1) 控制图:
(1)
(2) 控制图:
(2)
在式1中, 是 的估计值,即 的平均值,也即观测值 的总平均值; 是3 的估计值;
在式2中, 是 的估计值,即样本极差 的平均值,也即 是 的估计值;系数 、 、 的数值参见系数表。
2计算 控制图的顺序
根据式1与2可知,需要收集数据来计算参数 与 。
现在问题是:在 图中,究竟先计算 图?还是先计算 图?
①若先作 图,则需收集数据计算参数 与 ,由于R图还未判稳, 的数据不稳定,不可用,故不可行。
②若先作 图,则由于在 图中只需收集数据计算唯一的参数 ,可行。等 图判稳后,再作 图。
故应先作R图,R图判稳后,再作 图。若R图未判稳,则不能开始作 图。
注:不但如此,所有正态分布的控制图: 图、 图、 图、 图都必须先做反映离散程度的图。
国标GB/T4091-2001也明确规定:在作 图时应该先作R图。
3 控制图的操作步骤
控制图的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1:确定所控制的质量指标(即控制对象,也即控制图中所打的点子)。
这里需要注意下列各点:
①选择技术上最重要的控制对象。
②若指标之间有因果关系,则宁可取作为因的指标为统计量。
③控制对象要明确,并为大家理解与同意。
④控制对象要能以数字来表示。
⑤控制对象要选择容易测定并对过程容易采取措施者。
步骤2:取预备数据。
①取20-25个子组。
②子组大小一般取为4或5。
③为了使得所取数据属于同一总体,同一子组的数据应在同样的生产条件下取得,故要求在短间隔内来取。
步骤3:计算 , 。
步骤4:计算 , 步骤5:计算 图控制线、 图控制线,并作图。
步骤6:将预备数据在 图中打点,判稳。
(1) 若稳,则进行步骤7,;
(2) 若不稳,除去可查明原因后转人步骤4,即重新计算 及 。
步骤7:将预备数据在 图中打点,判稳。
(1)若稳,则进行步骤8;
(2)若不稳,除去可查明原因后转入步骤4,即重新计算 及 。
步骤8:计算过程能力指数并检验其是否满足技术要求
(1)若过程能力指数满足技术要求,则转入步骤9
(2)若过程能力指数不满足技术要求,则需调整过程直至过程能力指数满足技术要求为止。
步骤9:延长 控制图的控制线,作控制用控制图,进行日常管理。
上述步骤1~步骤8为分析用控制图,步骤9为控制用控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