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质量师考试初级实务精讲8

来源:考试吧发布时间:2011-09-29 16:27:13

  二 分析用控制图与控制用控制图

  (一)、分析用控制图与控制用控制图的含义

  1引言

  在一道工序开始应用控制图时,几乎总不会恰巧处于统计控制状态(稳态),也即总存在异因。如果就以这种非稳态状态下的参数来建立控制图,控制图界限之间的间隔一定较宽,以这样的控制图来控制未来,将导致错误的结论。

  因此,一开始,总要将非稳态的过程调整到稳态的过程,也即调整到过程的基准,这就是分析用控制图的阶段。等到过程调整到稳态后,才能延长控制图的控制线作为控制用控制图,这就是控制用控制图的阶段。故日本有句质量管理的名言:“始于控制图,终于控制图。”所谓“始于控制图”是指对过程的分析从应用控制图对过程进行分析开始,所谓“终于控制图”是指对过程的分析结束,最终建立了控制用控制图。故根据使用的目的不同,控制图可分为分析用控制图与控制用控制图。

  2分析用控制图

  分析用控制图主要分析以下两个方面:

  (1)所分析的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

  (2)该过程的过程能力指数是否满足要求?维尔达(S.L.Wierda)把过程能力指数满足要求称作技术控制状态。

  由于过程能力指数Cp需在稳态下计算,故应先将过程调整到统计控制状态,然后再调整到技术控制状态。

  3过程状态的四种情况:

  根据过程状态是否达到统计控制状态与技术控制状态,可以将它分为如表2所示的四种情况:

  表2 状态分类

  统计控制状态

  技术控制状态统计控制状态

  是否

  技术控制状态是ⅠⅡ

  否ⅢⅣ

  (1)状态I:统计控制状态与技术控制状态同时达到,是最理想的状态;

  (2)状态Ⅱ:统计控制状态未达到,技术控制状态达到;

  (3)状态Ⅲ:统计控制状态达到,技术控制状态未达到;,

  (4)状态Ⅳ:统计控制状态与技术控制状态均未达到,是最不理想的状态。

  显然,状态Ⅳ也是现场所不能容忍的,需要加以调整,使之逐步达到状态I。

  从表2可见,从状态Ⅳ达到状态I的途径有二:状态Ⅳ→状态Ⅱ→状态I或状态Ⅳ→状态Ⅲ→状态I,究竟通过哪条途径应由具体的技术经济分析来决定。有时,为了更加经济,宁可保持在状态Ⅱ也是有的。当然,在生产线的末道工序一般以保持状态I为宜。

  分析用控制图的调整过程即是质量不断改进的过程。

  4控制用控制图

  当过程达到了我们所确定的状态后,才能将分析用控制图的控制线延长作为控制用控制图。由于后者相当于生产中的立法,故由前者转为后者时应有正式交接手续。

  进入日常管理后,关键是保持所确定的状态。经过一个阶段的使用后,可能又会出现异常,这时应查出异因,采取必要措施,加以消除,以恢复统计控制状态。

纠错

育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质量工程师考试辅导资料

质量工程师考试辅导课程报名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