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咨询工程师考试(咨询概论)备考辅导八(2)
来源:中华考试网发布时间:2012-12-09
二、发展重点
(一)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1.公路
到2010年,国家高速公路网骨架基本形成,国省干线公路技术等级进一步提高。到2007年底,贯通“五纵七横”12条国道主干线;到2010年,基本建成西部开发8条省际公路通道。
【07年真题】“十一五”时期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总体任务是。
A.基本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
B.基本形成国家高速公路网骨架
C.完成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
D.完全形成国家高速公路网骨架
答案:B
东部地区基本形成高速公路网,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区形成较完善的城际高速公路网络;中部地区基本建成比较完善的干线公路网络,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高速公路通道基本贯通;西部地区公路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内引外联、通江达海。
农村公路交通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全面实施并基本完成农村公路“通达工程”(指乡镇、建制村通公路)建设任务,加快推进“通畅工程”
(指乡镇、建制村通沥青或水泥路)建设;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120万公里,基本实现全国所有乡镇通沥青(水泥)路,东、中部地区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西部地区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
2.沿海港口
到2010年,沿海港口分层次布局进一步完善,煤炭、原油、液化天然气(LNG)、铁矿石、集装箱等运输体系大型专业化码头布局基本形成。
“十一五”时期,重点建设上海、天津、大连等国际航运中心及其他沿海主要港口,相应发展地区性重要港口,适度建设地方中小港口。
到2010年,全国沿海集装箱专业化泊位数量达到377个,通过能力1.36亿标准箱。
3.内河水运
到2010年,全国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内河主要港口的主要港区建设有重大进展,基本实现机械化、规模化和集约化,部分成为地区性物流中心。
(二)大力促进交通协调发展
1.促进区域交通协调发展
东北老工业基地:按照“强化功能、优化结构、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思路,紧紧围绕东北地区城镇布局、产业基地和资源分布,以跨省区公路水路基础设施建设衔接为重点;
环渤海地区:积极推进三大城市群间的高速公路通道建设;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创造良好交通条件。
长江三角洲地区: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重点建设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为龙头、以长江黄金水道和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为主要疏运通道的集装箱运输系统、外贸铁矿石及原油海进江中转运输系统和江海物资转运系统;优先建设以国家高速公路为骨架的高速公路网,
泛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加速推进公路水路交通一体化为主线,优先强化珠三角核心区对外辐射通道建设;按照“突出港口、强化通道、协调推进”的基本思路加快海峡西岸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中部地区:以强化高速公路、长江黄金水道等主要通道和枢纽作用为主线,
西部地区:进一步加快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确保2010年打通西部8条省际公路通道,到“十一五”末使西部地区公路水路交通取得突破性进展。
2.促进城乡交通协调发展
实施千亿元建设工程,确保“十一五”中央投资1000亿元,改建农村沥青水泥路51.5万公里。
加快农村公路渡口改造,2010年,现状汽车渡口基本完成渡改桥;其他渡口基本建成人行桥或建成规范码头,全面改善农村渡口运输条件,基本解决农村水路出行难问题。
加快乡镇客运站点建设,建设乡镇客运站1.5万多个。
3.促进综合运输协调发展
充分发挥公路、水路、铁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的互补作用,促进客、货综合运输网络的建设,逐步推进一体化运输。
4.加强专项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