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咨询工程师考试宏观经济政策精讲100

来源:中大网校 发布时间:2012-10-10

(二)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

【07年真题】为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我国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将国土空间划分为(

)四类主体功能区。

A.鼓励开发、允许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

B.优先开发、一般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

C.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

D.优先开发、重点开发、一般开发和限制开发

答案:C

【06年真题】“十一五”时期,各地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按照的不同要求,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

A.优化开发

B.重点开发

C.限制开发

D.禁止开发

E.全面开发

答案:ABCD

《纲要》确定了部分限制开发区域功能定位及发展方向,见P192~193。

(三)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06年真题】“十一五”时期,推进我国城镇化需要遵循的原则是。

A.节约土地

B.合理布局

C.循序渐进

D.因地制宜

E.集约发展

答案:ABCE

l分类引导人口城镇化

l形成合理的城镇化空间格局

l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l健全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1.分类引导人口城镇化

l对临时进城务工人员,继续实行亦工亦农、城乡双向流动的政策;

l对在城市已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进城务工人员,要创造条件使之逐步转为城市居民;

l对因城市建设承包地被征用、完全失去土地的农村人口,要转为城市居民。

鼓励农村人口进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定居,特大城市要从调整产业结构的源头人手,形成用经济办法等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机制。

2.形成合理的城镇化空间格局

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逐步形成以沿海及京广京哈线为纵轴,长江及陇海线为横轴,若干城市群为主体,其他城市和小城镇点状分布,永久耕地和生态功能区相间隔,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城镇化空间格局。

已形成城市群发展格局的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区域,要继续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加强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

具备城市群发展条件的区域,要加强统筹规划,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龙头,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形成若干用地少、就业多、要素集聚能力强、人口分布合理的新城市群。

人口分散、资源条件较差、不具备城市群发展条件的区域,要重点发展现有城市、县城及有条件的建制镇,成为本地区集聚经济、人口和提供公共服务的中心。

3.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4.健全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l建立健全与城镇化健康发展相适应的财税、征地、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制度。

l完善行政区划设置和管理模式。

改革城乡分割的就业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口登记制度。


 

纠错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育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