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咨询工程师考试宏观经济政策精讲100
来源:中大网校 发布时间:2012-10-10
(二)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
【07年真题】为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我国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将国土空间划分为(
)四类主体功能区。
A.鼓励开发、允许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
B.优先开发、一般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
C.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
D.优先开发、重点开发、一般开发和限制开发
答案:C
【06年真题】“十一五”时期,各地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按照的不同要求,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
A.优化开发
B.重点开发
C.限制开发
D.禁止开发
E.全面开发
答案:ABCD
《纲要》确定了部分限制开发区域功能定位及发展方向,见P192~193。
(三)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06年真题】“十一五”时期,推进我国城镇化需要遵循的原则是。
A.节约土地
B.合理布局
C.循序渐进
D.因地制宜
E.集约发展
答案:ABCE
l分类引导人口城镇化
l形成合理的城镇化空间格局
l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l健全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1.分类引导人口城镇化
l对临时进城务工人员,继续实行亦工亦农、城乡双向流动的政策;
l对在城市已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进城务工人员,要创造条件使之逐步转为城市居民;
l对因城市建设承包地被征用、完全失去土地的农村人口,要转为城市居民。
鼓励农村人口进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定居,特大城市要从调整产业结构的源头人手,形成用经济办法等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机制。
2.形成合理的城镇化空间格局
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逐步形成以沿海及京广京哈线为纵轴,长江及陇海线为横轴,若干城市群为主体,其他城市和小城镇点状分布,永久耕地和生态功能区相间隔,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城镇化空间格局。
已形成城市群发展格局的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区域,要继续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加强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
具备城市群发展条件的区域,要加强统筹规划,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龙头,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形成若干用地少、就业多、要素集聚能力强、人口分布合理的新城市群。
人口分散、资源条件较差、不具备城市群发展条件的区域,要重点发展现有城市、县城及有条件的建制镇,成为本地区集聚经济、人口和提供公共服务的中心。
3.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4.健全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l建立健全与城镇化健康发展相适应的财税、征地、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制度。
l完善行政区划设置和管理模式。
改革城乡分割的就业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口登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