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咨询工程师考试:咨询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
来源:中大网校 发布时间:2012-10-10
工程咨询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合理开发使用人力资源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积极性的一系列过程,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任用、培训、激励和调整等活动。
(一)人力资源规划
工程咨询单位人力资源规划一般包括:
1.资源现有状况,如高级、中级、初级技术人员等;
2.执行中的和潜在的咨询项目所需人力资源清单;
3.分析预测人力资源的短缺或过剩状况;
4.人力资源获取、利用、开发和调整规划:
(二)招聘管理
招聘一般通过内部选拔和外部招聘两个渠道获得所需要的人员,通常采用以下步骤:1.简历的评审;2.相关知识测试;3.面试;4.评审与笔选;5.体检6.人员录用。
(三)员工培训
员工是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来源。员工培训可以采取上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脱产继续教育等形式。其中岗位培训有三种常见的方法:指导、工作轮换和承担专门任务。
(四)工作考评
员工工作考评可以通过个人或小组工作总结、工作鉴定等方式进行。
(五)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包括员工培养、职位(或职称)晋升、薪金酬劳、社会福利等措施。
(六)建立高效团队
工程咨询单位要靠集体智慧和能力开展业务,应重视团队的建设。团队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增强单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七)建立咨询专家库
工程咨询单位开展业务的重要依托是拥有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专家。一个知识结构合理、覆盖面大、运行灵活的专家库是工程咨询单位的重要资源。专家库一般实行专家注册登记制,咨询单位依照委托任务的需要,根据专家库的信息聘请专家,采取一事一聘的方式。国内有些咨询单位则采取建立专家委员会的管理办法,专家委员会联系社会各方面专家,吸纳国内外优秀专业人才,为咨询单位开展咨询业务充当顾问专家。国际上通行的咨询单位的专家库输入了咨询单位所需的专家数据信息,包括专业特长、业务水平、工作能力等,特别注重工作经验和经历。咨询单位大部分咨询业务依靠专家来完成,项目经理主要起把握方向和组织协调作用。咨询专家多数也是咨询工程师,能够独立完成咨询任务。陈艳兰
五、工程咨询单位的信息管理
信息是工程咨询最重要的支持条件之一,信息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是科学咨询和决策的基础。对信息进行高效的管理和应用,是工程咨询业现代化的必备条件。
信息管理的任务是,识别使用者的信息需要,对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筛选、分析、预测和储存,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准确、适用和经济地提供给各级工程咨询和决策人员。
(一)现代工程咨询对信息的基本要求
信息是进行科学咨询的原材料,是工程咨询的基础。现代工程咨询所需信息和数据必须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信息源必须客观、真实、可靠;
2.信息和数据必须全面或比较全面地反映客观事物;
3.信息和数据必须满足或基本满足咨询方法的需要。
(二)工程咨询信息的采集
现代工程咨询需要采集广泛的信息和数据,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业主提供信息;
2.咨询单位数据库;
咨询单位的数据库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数据库;
(2)政策数据库;
(3)标准规范数据库;
(4)行业统计信息库;
(5)项目数据库。
3.网络和出版物;
4.采购信息;
5.自主调查。
(三)工程咨询信息的筛选和鉴定
对采集来的信息,进行筛选和鉴定以判断信息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和适用性,是咨询工程师的重要工作。
1.尽可能选用权威机构鉴定的信息;
2.辨别信息的常用方法:
(1)通过提供信息的单位背景来辨别;
(2)通过分析信息产生的过程来进行判别。
①一般地,普查的数据比抽查的数据更全面准确;
②长期监测的数据比短期监测的数据准确,监测面大的数据比监测面小的数据代表性大,勘探密度大的数据比勘探密度小的数据准确性大,科学实验和利用仿真模拟计算的数据比一般推理的数据准确;
③用不同方法、不同渠道取得的数据进行验证;
④对比计算不同时期、不同来源的数据差异,并进行适当修正;
⑤通过专家集体讨论辨别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工程咨询信息的综合
在数据收集与管理过程中,存在两种信息:一种是显现的信息,一种隐含的信息。隐含的信息是经过人的分析、判断和综合后才能识别的信息。信息综合是对采集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重新组合,形成目的性更强、价值更高的增值信息,然后确定那些有用的数据的特征,如精度、类型、长度、保密度、保留时间、用途等。
对信息进行综合有两种方式:一是对已有信息加以挖掘、延伸,引发创新需求的新信息,达到信息的“增值”;二是通过设计和试验创造新的信息。
(五)工程咨询信息的分析
信息分析是对工程咨询过程中收集、筛选、综合所得的信息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为有关的工程咨询活动提供有内涵、有分析、有建议的信息资料。
1.对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指标体系要求“
(1)能够客观反映分析对象本身的性质、特点、内在联系和运动过程;
(2)要尽可能从各个角度突出重点,反映分析对象的全貌;
(3)所确定的指标用能够反映分析对象的变化;
(4)要注意便于资料的获取,否则会影响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
2.根据统计分析结果进行评价;
评价的思维过程:形成初步概念、对现象定性、确定主要观点、对确定的观点进行逻辑定位、确定论据、基本结论。
3.根据统计分析结果进行预测。
预测的基本步骤:
(1)根据统计分析的性质和结果选择恰当的预测方法,对设定的目标进行预测;
(2)计算预测误差,并分析预测结果。预测误差的大小是选择预测方法成功与否的直接反映,它直接影响预测的精度;
(3)根据经济学原理和预测对象的具体特点,结合预测误差和预测结果,对预测模型和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4)如果预测误差没有达到要求,需要改进预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