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咨询工程师考试(咨询概论)备考辅导十

来源:中华考试网 发布时间:2012-12-09

大力发展核心基础产业

1.完善集成电路产业链继续落实和完善产业政策,推进产业链各环节协调发展。优先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业;积极发展集成器件制造(IDM)模式,鼓励新一代芯片生产线建设,推动现有生产线的技术升级;提升高密度封装测试能力;增强关键设备仪器和基础材料的开发能力。建立植根于国内、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2.壮大软件产业

推动产业政策法制化,提升自主创新和产业化能力,促进优势企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做大产业规模。大力发展自主晶牌软件产品和服务;加强软件企业开发及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提高软件工程化水平;重点支持基础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开发工具、中间件和软件外包;积极发展网络游戏、动漫等新兴数字内容产业;继续推动软件正版化工作。

3.推动元器件产业结构升级

继续巩固我国在传统元器件领域的优势,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产业垂直整合,加快新型元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重点发展片式化、微型化、集成化、高性能的新型元器件;大力发展自主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等离子显示器件(PDP)等新型平板显示器件产业;鼓励环保型电子元器件的发展。

4.提高电子专用材料配套能力

加强与冶金、有色、化工等行业的横向合作,加大基础技术研究和产品工艺技术的开发,提高电子材料的本地化水平。重点发展半导体关键材料;提高平板显示器件重要材料的国内配套能力;鼓励量大面广电子材料升级换代,发展环保型电子材料。

5.加快电子专用设备仪器发展

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产用结合,突破部分关键技术,缩小电子专用设备仪器、工模具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大力发展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器件等重大技术装备;增强新型元器件生产设备、表面贴装以及支持无铅工艺整机装联设备的产业化能力;围绕数字视听、新一代通信产品,加大高性能测试仪器的开发力度。

(四)重点培育新的产业群

1.推进视听产业的数字化

完善政策环境,加强共性技术开发和标准研究,促进结构调整,加快视听产业由模拟向数字化过渡。制定出台数字电视产业发展政策,继续推行“机卡分离”技术路线,形成从关键配套件到整机较为完整的数字电视产业体系;加快新一代激光视盘技术和产品研发;适时发展数字音频广播相关产品。

2.加速新一代通信产品发展

抓住通信网络升级换代的契机,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水平,创国际知名品牌,将我国建设成为全球知名的通信产品研发生产基地。重点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宽带接人、先进光通信以及农村通信产品。

3.增强计算机与网络产品的研制能力

巩固现有整机制造及配套体系优势,提升产业整体水平,增强高端产品自主研发能力,培育国际知名品牌。重点支持高性能计算机、高端服务器的研制,积极开展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生产,加快发展大容量存储产品。

4.加快自主信息安全产品的发展

加快制定产业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培育自主产业体系,提高支撑我国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关键芯片和软件的研制和应用,重点发展网络防护与安全管理、高速密码与安全传输、可信计算与终端保护等关键产品。

5.大力推动应用电子发展

营造良好政策环境,推动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互动,进一步提高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支撑服务的能力。重点发展金融、汽车、电力、机床、医疗等应用电子产品和装备。

(五)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式发展

1.加强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建设

推动国家产业基地和特色园区成为行业自主创新的主体、“走出去”的服务平台、强国建设的重要载体。

2.优化产业布局

l

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差异发展,促进东中西部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积极引导东部发达地区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信息产业带。

l

有重点、分层次地支持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产业发展,依托中心城市和重点区域发展特色产业。打破行政区划局限,率先在长三角地区、京津冀都市圈两大区域内建立协调互动机制,推进区域协作配套,延伸壮大产业链,打造区域品牌。

(六)推动现代邮政业发展

1.积极促进邮政业的全面发展

2.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邮政业

3.着力提高邮政普遍服务能力

4.切实加强邮政安全监管

(七)加强无线电管理

1.科学制定无线电频率资源规划

2.提高无线电监管能力

(八)大力提升信息化建设支撑能力

1.增强信息化装备的供给能力

2.优先支持农村信息化建设

3.加快信息技术推广应用

4.强化信息化基础工作


 

纠错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育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