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咨询工程师考试:铁路"十一五"规划

来源:中大网校 发布时间:2012-10-10

铁路"十一五"规划

第三节铁路“十一五”规划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编制,主要阐明铁路行业发展基本思路、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是指导铁路行业发展、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决策重大铁路项目、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一、“十五’’回顾

“十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关怀下,铁路行业职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出发,推进铁路跨越式发展,全面完成了铁路“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任务。铁路运输取得显著成绩。路网建设进入新阶段,路网布局趋于合理,路网质量有所提高。科技进步迈出坚实步伐。铁路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法规体系建设逐步完善。铁路多元经营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明显。

“十五”期间,铁路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国民经济发展要求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是运输能力严重不足,路网规模和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瓶颈”制约依然严重;技术装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运输需要;投融资市场化程度仍然较低。

二、面临的形势

“十一五”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推进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铁路既面临运输需求迅速增长和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严峻考验,也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铁路运输提出了更高要求。

“十一五”期间铁路运输需求增长空间很大,特别是大运量、中长途跨区域旅客运输需求大幅增长,城际客运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能源、原材料等大宗货物运输需求保持快速增长。

三、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根本要求出发,立足于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统筹兼顾,全面推进铁路跨越式发展,加快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尽快提高运输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稳步推进铁路改革,加强铁路经营管理,不断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注重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有机衔接,共同形成布局合理、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为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可靠的运力支持。

(二)主要目标

建设新线17000公里,其中客运专线7000公里;建设既有线复线8000公里;既有线电气化改造15000公里。201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万公里以上,复线、电化率均达到45%以上,快速客运网总规模达到20000公里以上,煤炭通道总能力达到18亿吨,西部路网总规模达到35000公里,形成覆盖全国的集装箱运输系统。基本实现技术装备现代化,运输安全持续稳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铁路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投资主体多元化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铁路管理新体制。

四、铁路发展重点任务

(一)加快建设发达铁路网

1.建设快速客运网络

通过建设客运专线、发展城际客运轨道交通和既有线提速改造,初步形成以客运专线为骨干,连接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的快速客运网络。

【07年真题】“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运输建设的重点有。

A.电气化铁路

B.城际轨道交通

C.高原铁路

D.客运专线

E.欧亚大陆桥

答案:BD

2.强化煤炭运输通道

重点围绕十大煤炭外运地区运输需求,在建设客运专线等相关线路、释放既有线货运能力同时,加快煤运通道建设和既有线扩能改造力度,形成运力强大、组织先进、功能完善的煤炭运输系统。

3.加强港口和口岸后方通道建设

畅通对外口岸和重要港口运输,适应港口及口岸大进大出需要。

4.继续扩展西部路网

(1)加强东中西部通道建设。

(2)扩大西部路网覆盖面。

5.优化和完善东中部路网

6.建设集装箱运输系统

建设上海、天津、广州等18个集装箱物流中心,并依托相关新线建设和既有线改造,积极推进双层集装箱运输通道建设

7.加强主要客货枢纽建设

(二)大力推进技术装备现代化

坚持采用“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技术方针,按照“标准化、系列化、模块化、信息化”的要求,立足国产化,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技术装备现代化。

1.加快机车车辆升级换代

(1)大力发展电力牵引,电力机车承担运输工作量的比重达到80%以上。

(2)在研制开发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关键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少量动车组引进,尽快实现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的国产化,积极推进时速3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关键技术的开发、研制,期末形成高速动车组制造、检修、运营国产化配套能力。2010年动车组配置达到1000列左右。

(3)发展适应不同层次旅客需求和不同运用条件的新型客车,2010年客车保有量达到4.5万辆左右。

2.提升线路基础设施技术水平

坚持科学的建设标准,提高工程结构物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重视路基基础处理,确保路基工程质量。

3.加快通信信号技术现代化

4.积极推进铁路信息化

5.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6.加快铁路创新体系建设

(三)确保铁路运输安全

1.在主要繁忙干线建设集安全监测、信息传输、预测预警和抢险救援于一体的铁路行车安全综合监控系统;其他干线推广应用安全监测监控装备,初步形成铁路行车安全监控系统。逐步建成全路综合移动通信系统和功能完善的铁路行车安全保障体系。

2.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坚持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安全管理,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出发点,遏制重特大事故为重点,减少人员伤亡为目标,倡导安全文化,健全安全法制。坚持依靠先进装备和管理保安全的方向,强化基层、基础、基本功,建立以“领导负责、逐级负责、专业负责和岗位负责”为核心的安全责任体系,健全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防灾减灾预警预报系统及铁路车站、列车和沿线治安防范机制,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畅通。

(四)提高铁路服务质量

1.继续推进内涵扩大再生产,进一步挖掘既有线的运输潜力,强化点线能力配套和线路、信号、供电等基础设施能力配套,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运输保证能力。

2.巩固和提高铁路在中长途客运和大宗货运市场中份额。

3.提高短途客运和高附加值货运市场份额。

(五)积极稳妥推进铁路改革

根据我国国情和铁路实际情况,借鉴国外铁路和国内相关行业改革的经验,以坚持运输集中统一指挥、保持路网结构完整、提高运输效率为原则,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积极稳妥推进铁路改革,逐步实现我国铁路管理体制的根本性转变。

(1)大力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坚持“政府主导、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的指导思想,构建多元投资主体,拓宽多种筹资渠道。

(2)推进铁路股份制改革,按照“存量换增量”的思路,选择一批资产边界相对清晰、赢利能力较强的优良铁路资产进行重组改制,积极推进铁路企业股改上市,实现持续融资、滚动发展。推进铁路运价改革,逐步建立政府调控下的铁路运价市场形成机制。

(3)巩固扩大基础性改革成果,继续推进运输管理体制改革;深化铁路财务体制改革,形成有效的企业经营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国有资本收益和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铁路企业经营风险防范机制;加快整合和开发多元经营资源,促进多元经营规模化发展。

(4)全面推行依法行政,依法治路,加强行业监管职能,依法加强和规范铁路安全监管和工程质量监督。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人才强路战略,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环节,以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三支队伍建设为重点,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培训体系,形成完善的铁路人才培训、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激励保障和合理流动机制,造就高素质的铁路人才队伍。到2010年,铁路经营管理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达到70%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达到80%以上,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力争达到10%。


 

纠错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育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