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公务员考试:常识部分毛泽东思想概论
来源:华图教育发布时间:2011-12-29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和历史地位
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进程
(1)1921—1927年,从中国共产党建立到国民革命时期是毛泽东思想萌芽的时期,以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为标志。
(2)1927—1935年,土地革命战争的前中期是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的时期。毛泽东思想是在与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党内盛行的教条主义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标志是《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1935—1945年,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达到多方面发展和成熟的时期。
(4)1945—1956年,解放战争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的时期。
(5)1957—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和“文革”时期是毛泽东思想在曲折中发展的时期。
(6)1976年至今,毛泽东思想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1)在内容上,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揭示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把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加以科学总结和概括,使之上升为理论,成为中国化的学说。
(2)在形式上,把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成中国的民族形式。即根据中国的民族特点,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深入浅出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明中国革命的理论和政策。
二、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1. 党在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必要的条件。
2. 党在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基本经验
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创造了从互助组到初级合作社再到高级合作社的逐步过渡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创造了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最后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曾经设想过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
3. 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充满着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阶级斗争基本结束但还没有完全结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要努力造就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第三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