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公务员考试:申论概括主要问题的应试技巧

来源:华图教育发布时间:2011-12-08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公务员辅导咨询

汇集公务员培训权威机构,权威解答公务员考试相关问题

zaixuanzixun

    概括主要问题是指通过对材料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后,再进一步提炼材料的中心思想,即概括出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如果说材料的内容反映的是问题的表面现象,那么概括主要问题就是要求考生透过问题的表面现象来发掘问题的本质。常用方法如下:

    1.由表及里升华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指先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全文材料所反映的事实,然后通过事实,由表及里,提炼出材料所反映的深层含义,即材料的主题。申论考试所给定的材料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有一根或几根主线,这条主线往往就是材料的中心思想,抓住了主线就基本上掌握了材料的中心思想。

    2.逐层深入联想法

    该方法主要用于阅读某些以小见大、以少见多的材料。通常给定资料提供的都是些带有典型性或启示意义的小事,目的在于让我们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少到多地联想和推理,让我们由部分推出整体,由局部推出全局,由小道理联想到大道理,而我们最终所推出的全局性大道理往往就是材料所要表达的观点。例如:

    挪威人捕沙丁鱼,抵港时若是活鱼,卖价比死鱼高出许多,所以渔民们千方百计想让鱼活着抵港。但种种努力都归于失败,只有一艘船却总能带着活的沙丁鱼到港内。他们的方法很简单:鱼槽里放进一条鲶鱼。原来,鲶鱼进入鱼槽后,因环境陌生而四处游动,挑起摩擦,大量沙丁鱼发现多了一个“异己分子”,自然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这样一来,就一条条活蹦乱跳地到达渔港。此现象即为“鲶鱼效应”。

    显然,对这段材料的概括,我们不能简单地停留于沙丁鱼与鲶鱼本身,必须往深处分析:一槽沙丁鱼相安无事,放进一条鲶鱼引起摩擦与不安,出乎意料的是这种躁动不安引起的冲撞与运动给槽里所有的鱼增强了生命力。再联想到“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成灵光”的道理,明白生物体在不断的运动与冲撞中延长了生命,增强了自身的生命力。家兔饮食无忧,然而,一般寿命不过十年左右;山兔虽有猎人捕杀,猛兽追逐,常有冻馁之虞,然其寿命竟达三十年左右。正如伏尔泰所说:“生命在于运动。”到这里,分析已经比较深入了。如果联系实际继续分析,我们还可以这样深入下去: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招聘来有“回天之力”的科技人才,引进国外成套的先进设备,引进外国投资,引进先进的管理方式,就等于在企业“沙丁鱼槽”里放进一条“鲶鱼”,给企业注入了活力,使企业起死回生,充满勃勃生机。建经济特区也是增强竞争机制的成功尝试。深圳特区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引进竞争机制是经济起飞的关键。计划经济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市场经济就是刺激计划经济的“鲶鱼”。

    显然,这样的分析是很深入的,也是很有说服力的。

    3.寻根究底法

    该方法是把握事物本质的最有效办法。寻根究底也就是因果分析的方法。俗话说,“无因不成果”,意思就是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原因,找到了产生问题的原因,也就找到了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因果分析就是依据其结果,顺藤摸瓜、层层推进,追溯到其原因。寻根究底法,就是在分析材料时,根据结果去探查原因,在原因处入手,分析问题的本质。

    以某省2008年公务员录用考试试题为例:

    (1)分散于各政府部门管理的城市公共资源,有偿使用后的收入往往由各部门自收自支,一定程度上诱发贪污腐败。近日山东明确规定,今后这些收入都归政府财政所有,任何部门不得截留。记者从山东省财政厅获悉,为加强城市公共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管理,山东日前出台办法规定,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设施如道路、桥梁、隧道、公园、广场等的广告权、冠名权、经营权等,应通过招标或拍卖方式有偿出让。公路客运和公交线路(包括城市内、城市间,以及城乡之间)的营运权,应按国家有关规定通过招标作出许可,确定营运人。同时,对利用城市道路和公共场地设置停车泊位的管理,应根据城市规划、道路交通状况等因素合理确定停车泊位,通过不同方式有偿出让经营权。山东明确规定,城市公共资源有偿使用的收入由财政部门直接征收,或由财政部门委托有关部门征收,所得收入全额上缴财政。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坐收坐支、截留、挤占、挪用有偿使用收入,以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2)浙江省图书馆和宁波市图书馆在2007年底和2008年初相继宣布实行免费开放,读者只需交纳押金就可借阅图书。类似行为在浙江不是第一次,杭州西湖环湖公园、浙江省博物馆等于此前宣布免费对公众开放……据统计,“免费西湖”以每年2530万元的门票损失,换回了100多亿元的丰厚回报。

    公共资源相继免费开放

    2007年12月1日,浙江省图书馆宣布馆内的420万册藏书“零门槛”对公众开放。读者到图书馆办理借书证,再不需交纳每年30元的借书证年费。而此前,浙图已免费开放现刊、报纸阅览;免收20元的办证工本费;借书数量从每人每次最多3册增加到5册。

    2008年1月1日,宁波市图书馆宣布免费对公众开放。免费当天,共有653名读者办卡、续卡,创下该图书馆日办卡人数之最。

    浙江省图书馆免费之前,浙江省博物馆已进行免费对公众开放的尝试。2004年1月,在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所属的六大博物馆、纪念馆一律免票参观基础上,浙江省博物馆宣布免费开放。

    浙江省的免费并非仅仅体现在文化设施方面。2003年10月,杭州市宣布,西湖环湖公园实现24小时免费开放,免费开放的公园景点总面积超过2000公顷。

    舍小利赢大利

    免费不仅为这些场馆和公园带来门票损失,游客、参观者和读者数的激增还大大增加这些部门的管理负担和运转成本。浙江是如何运作这些设施和场所的?为何要一再推广这一模式?

    浙江省图书馆党委书记兼副馆长应长兴介绍,图书馆免费的首要目的,是吸引更多读者,构建多读书、读好书的学习型社会良好风气。他说,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已连续6年走低,令人担忧。尽管每年到浙图的读者达170万人次,但受网络、电视等多种传播媒介影响,读者比过去有所减少。在这种形势下,担负启迪民智重任的公共图书馆,不能满足于过去的“藏书馆”状况,而要琢磨如何把读者引进来。

    “图书馆是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实行免费开放就是为了把公益性体现得更好。”宁波市图书馆馆长庄立臻说。免收借书证年费后,图书馆每年将减少很多收入,这一部分将由政府财政给予补贴。“图书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标志,免费开放,代表了政府鼓励阅读和传播文化的姿态,也满足了百姓对文化的需求。”浙图副馆长徐洁说。

    据了解,浙江省财政对浙图的支持力度很大,从1998年开始,每年购书经费递增100万元,2007年,浙图的购书经费达到1560万元,在省级图书馆中名列前茅。而2008年的购书经费将在此基础上增加200万元,以满足更多读者的阅读需求。有了政府财政投入的保证,才有免费开放的底气和能力。

    博物馆免费,同样为它们带来络绎不绝的参观者。浙江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介绍,免费当年,参观人数就增加到100万人次,是过去的5倍。随后几年,参观人数稳定在100万人次以上。一些博物馆定期更新和交流引进展品,吸引人们参观。

    如果说图书馆和博物馆更多考虑的是公益性,需要政府更多的财政支持,那么西湖沿湖景区的免费,则在顾及社会效益的同时,兼顾了经济效益。

    杭州西湖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高小辉介绍,“免费西湖”不仅让市民得到享受,也成为杭州旅游业竞争的品牌。在全国林立的旅游景区中树立了不收费的独特旗帜,为社会各界和广大游客、市民称道。据统计,杭州“还湖于民”以每年2530万元的门票损失,换回了100多亿元的丰厚回报。

    以西湖南线为例,取消门票前每年门票收入600万元,取消门票后,仅沿线商铺每年的拍卖总收入就达700万元。在实行景区门票免费后,游客量同比增长了10%.为了游览更多免费景点,游客逗留时间平均延长一天半,由此增加了他们在杭州餐饮、购物、交通、通讯、住宿等方面的消费。2004年杭州旅游收入突破400亿元,比免票前增加了100多亿元,2005年旅游产业在杭州的GDP中由前一年的6.3%上升到10.8%.舍弃小利赢大利。浙江省算的是一笔宏观经济社会账。

    公共资源免费引发社会反思

    浙江的开放之举,让人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公共资源回归公众。

    在国外,公园免费开放是普遍做法。杭州市物价局吕明晓认为,公园是公益性的城市基础设施,是改善区域性生态环境的公共绿地,是供公众游览、休憩、观赏的场所。公园里许多天然景点和人文景观是历史形成的,属于全民所有,新设和改造的景观、景点由当地纳税人出钱投资,并非少数人的专利,居民有权利平等享受。公园免费开放为杭州赢得了更多的游客和更多的旅游收入,也为杭州的执政者赢得了民心和口碑。

    短期的“亏本”带来的却是长期的获益。眼前利益的损失,在长远利益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其实,免费与否并非问题焦点,真正重要的问题是:如何看待这些公共资源的公益与经营?怎样使社会公共产品的公共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育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全方位公考复习攻略

更多>>

公考交流

进入论坛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