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一、单项选择题 1、能对有关知识进行分析概括,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种理解是 C (06年4月) A、字面的理解 2、以词的声音表象,动觉表象为支柱而进行智力活动的阶段,称作 D (06年10月) A、活动定向 3、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的问题解决阶段是 B (06年10月) A、分析问题 4、一个人把对某人的感情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的心理现象,是 B (06年10月) A、认同 5、智力技能形成的最高阶段是 B (06年10月) A、活动定向 6、在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的现象,这叫做 A (06年10月) A、高原现象 7、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由低到高分为四种水平,其中最高水平是 D (06年10月) A、解释的理解 8、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由低到高分为四种水平,其中最低水平是 B (07年4月) A、解释的理解 9、智力技能形成的最高阶段是 A (07年4月) A、内部言语 10、在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这叫做 D (07年4月) A、顶峰现象 11、问题解决的第一个阶段是 C (07年4月) A、分析问题 12、与创造性思维关系最密切的是 A (07年4月) A、发散思维 13、一个人幻想成为另一个人,而这个人通常在他的心理上占有重要地位。这种心理现象叫 A (07年4月) A、认同 14、与求异思维关系最密切的是 C (07年4月) A、形象思维 15、高水平和达到自动化水平的技能被称为 A (07年10月) A、自动技能 16、发散思维的三项特征是 A (07年10月) A、变通性、灵活性和流畅性 17、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由低到高分为四种水平,其中最高水平是 D (08年4月) A、解释的理解 18、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阶段是 B (08年4月) A、物质活动与物质化活动 19、问题解决的最后一个阶段是D (08年4月) A、分析问题 20、一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或信念归诸于别人或客体的心理现象叫 C (08年4月) A、认同 21、与求异思维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C (08年4月) A、形象思维 22、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最早关注的思维研究是 A (08年4月) A、求异思维 23、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的问题解决阶段是 B (08年4月) A、分析问题 二、填空题 1、 智力技能 是通过练习而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或智力的活动方式。(06年4月) 2、技能主要包括 动作技能 和 智力技能 两种形式。(06年10月) 3、发散思维的三个特征是 灵活性 、 变通性 和 流畅性 。(06年10月) 4、与创造性思维关系最密切的是 发散思维 。(06年10月) 5、 变式 就是变换各种直观材料或事例的呈现形式,以便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方法。(07年10月) 三、名词解释题 1、高原现象(06年4月)在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 2、技能(06年10月) 3、技能(07年10月) 4、创造性思维(08年4月) 四、简答题 1、简述发散思维的特点。(06年4月) 2、简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07年4月) 五、论述题 1、在学校教育中巩固学生的优良行为,有哪些心理学原则。(06年4月) 2、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06年10月) 3、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是什么?(07年10月) 4、教学中如何促进知识的理解?(08年4月) |
热门资料下载: |
教师资格考试论坛热贴: |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
|
阅读上一篇:四川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A》历年真题(第6章) |
|
阅读下一篇:四川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A》历年真题(第8章) |
|
|
报考直通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