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程  书店 学校  题库 论坛  网校  地方分站: 北京 | 上海 | 郑州 | 天津 | 山东
报名咨询热线:010-51268840、51268841
教师资格考试网
 新闻资讯  报考指南  政策大纲   经验心得   优秀推荐课程   教师资格备考圈   答疑交流区
 考试科目: 心理学: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学习辅导 教育学: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幼儿 | 小学 | 中学  普通话  说课   爱童世纪教育中心

幼儿常见疾病及意外事故:幼儿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8-08 09:25:06  来源:育路教育网
  • 文章正文
  • 资料下载
  • 圈子话题
  • 论坛

第二章 幼儿常见疾病及意外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第一节 幼儿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一、传染病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和流行的基本环节
  (一)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一类疾病。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如下:
  1.有病原体;
  2.有传染性;
  3.有流行性、季节性;
  4.有免疫性。
  (二)传染病的一般临床特点
  从病原体侵入人体到发病以至恢复,一般经过4个阶段
  1.潜伏期
  从感染病原体到出现最初症状,称为潜伏期。潜伏期的长短因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毒力及人体免疫力的不同而不同。
  2.前驱期
  病原体不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可引起患者头痛、发热、乏力等全身反应,称为前驱期.为时1~2日。
  3.症状明显期
  患病后逐渐出现某种传染病特有的症状,如猩红热出现细密皮疹,乙型脑炎出现颈项强直等典型特征。.多数传染病发病过程中伴随发热,但不同传染病发热持续时间长短不同。
  4.恢复期
  症状逐渐减轻至完全康复。
  (三)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3个环节
  1.传染源
  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一般可分为3种:
  (1)病人;
  (2)病原携带者;
  (3)受感染的动物。
  2.传播途径
  病原体自传染源排出,侵入他人体内的过程称为传播途径。主要有6种传播方式:
  (1)空气飞沫传播;
  (2)饮食传播;
  (3)虫媒传播;
  (4)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5)医源性传播;
  (6)垂直传播。
  3.易感者
  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容易受感染的人。人群中对某种传染病的易感者越多,则发生该传染病流行的可能性就越大。
  二、传染病的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
  管理传染源,应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治疗。
  1.早发现病人及病原携带者,可有效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2.若发现传染病人或怀疑传染病人,应及时报告卫生防疫部门,以预防并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3.及时隔离病人、接触者及怀疑传染病人,有条件的托幼园所应设隔离室。
  (二)切断传播途径
  做好日常消毒工作;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管理好幼儿的饮食、注意炊事用具、餐具的消毒等。
  (三)保护易感者
  1.增强儿童体质,提高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2.预防接种。

热门资料下载:
教师资格考试论坛热贴: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阅读下一篇:下面没有链接了
教师培训咨询电话:010-51294794
报考直通车
 
·报名时间:一般在每年的六月至九月
·考试时间:一般在10月至12月间
·报名条件:适应教师需要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公民
教师考试科目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