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 一、课程实施 (一)课程实施的概念 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二)课程实施的结构 课程实施作为一个动态的序列化的实践过程,具有一定的运行结构。在课程实施过程中, 至少要考虑七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 安排课程表,明确各门课程的开设顺序和课时分配; 第二, 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 第三,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个性特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 第四,选择并确定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任务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第五,对具体的教学单元和课的类型和结构进行规划; 第六,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 第七,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1.安排课程表 通常情况下,课程表的安排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第一,整体性原则。 第二,迁移性原则。 第三,生理适宜原则。 2.分析教学任务 教学任务通常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学生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学生所要形成和发展的智力、能力和体力。第三,学生所要养成的情感、态度、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 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 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四方面特性:①独特性;②稳定性;③发展性;④灵活性。学生的学习特点受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第一,基础因素。第二,内部因素。第三,外部因素。 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教学活动的基本范式。 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 教学单元通常是指某门课程的教材内容中的一个比较完整的部分。在对教学单元进行规划时,需要对教学单元中的主要原理、主要概念、技能、态度、诊断性测验和评价等方面加以考虑。 6.组织教学活动 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三)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1.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 2.教师的特征; 3.学校的特点; 4.校外环境。 二、课程评价 (一)课程评价的概念 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作出改进课程的决策。 (二)课程评价的目的与功能 1.课程评价的目的 (1)改进课程; (2)改进教学。 2.课程评价的功能 (1)诊断功能; (2)修正功能; (3)决策功能。 (三)课程评价的方法 1.观察法 2.调查与访谈 3.纸笔测试 4.表现评估 (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要点 1.建立旨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2.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3.建立旨在促进课程发展的评价体系; 4.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