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咨询工程师考试(宏观经济政策)阶段分析7

来源:中华考试网发布时间:2012-12-06

    查看汇总:2013年咨询工程师考试《宏观经济政策》阶段分析汇总

    2013年咨询工程师考试(宏观经济政策)阶段分析7

    宏观经济管理

    一、我国宏观经济管理主要手段

    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战略、规划)是实现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两大主要经济手段。

    例题1: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调控手段有()。

    A.宏观经济政策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D,经济规律

    E.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答案:A、E.

    二、经济政策体系

    我国国民经济宏观政策体系包括如下内容:

    (一)货币政策

    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防止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并以此促进经济发展。

    (二)财政政策

    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公平分配等。

    (三)投资政策

    投资政策的主要目标是:调控投资总量,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调控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调控投资地区布局,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调控重大项目的安排,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四)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是指政府对资源在各产业间配置过程的干预。

    (五)价格管理政策

    我国政府对价格管理的主要目标和内容是:调控价格总水平,抑制、缓解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实现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形成协调合理的价格体系;维护正常价格秩序;对少数重要商品和服务实行价格管制。

    (六)人口与就业政策

    (七)国际收支管理政策

    保持宏观经济的基本平衡,政策要点是加强总供求与进出口之间的政策调节;运用各种政策手段调节外商的投资方向以及外汇储备资产规模;政策走向是逐步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范围和逐步放松对外汇的管制。

    例题2: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体系的构成和作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货币政策服务于整个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即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B.财政政策同样服务于整个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公平分配等

    C.投资政策的主要目标是调控投资总量,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调控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调控投资地区布局,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调控重大项目的安排,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D.产业政策可以加速国民经济结构实现优化升级,保持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E.财政政策可以抑制、缓解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维护正常的价格秩序,对少数重要商品和服务实行价格管制

    答案:A、B、C、D.

   编辑推荐:

    2013年咨询工程师全科VIP套餐 赠送真题班+全真模拟考场,考试不过2014年、2015年免费重学

    2013年咨询工程师在线题库 免费下载试用

    [!——empirenews.page——]

 

     查看汇总:2013年咨询工程师考试《宏观经济政策》阶段分析汇总

    三、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均属计划调控范畴。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的性质、功能

    1.计划的基本性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计划(战略、规划)必须以市场为基础,反映市场、预测市场、引导和调控市场,而不是取代市场。

    2.计划的功能

    (1)综合协调平衡功能。

    (2)信息导向功能。

    (3)政策指导调节功能。

    (4)引导资源配置功能。

    (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1.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指国家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的,总体的、长期的部署和谋划

    2.我国“三步走”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1)“三步走”的战略。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从实现中华民族振兴和中国跨世纪发展的高度,设计了中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战略构想,正式确定:“我们的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第三步发展的新部署。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要全面完成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1997年,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根据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发展战略作出了新的部署:“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下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3)我国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江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我国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例题3: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指国家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的、总体的、长期的部署和谋划,下列关于我国“三步走”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D.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下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E.我国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答案:A、B、C、E.

    (三)发展规划的目标、方法和重点

    1.发展规划

    发展规划即中长期发展计划,是为实现发展战略的分阶段目标而进行的谋划与安排。发展规划是战略性、宏观性、政策性的规划,包括发展目标、重大任务和主要措施。

    2.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

    (1)阐述政府的战略意图;

    (2)明确政府的工作重点;

    (3)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方向。

    例题4: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的全部内容为()。

    A.制定宏观发展战略

    B.确定发展目标、重大任务和主要措施,阐述政府的战略意图,明确工作重点

    C.阐述政府战略意图,明确政府的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的行为方向

    D.分析中长期发展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阶段性特征及发展趋势,提出规划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提出对经济结构调整重大生产力布局等政策措施、立足全局、整体规划

    答案:C.

    3.发展规划体系和制定方法

    (1)发展规划的体系。发展规划按范围分为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

    综合规划是完整的全面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专项规划是针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或薄弱环节、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编制的规划,专项规划是综合规划在若干主要方面、重点领域的展开和深化,必须符合综合规划的总体要求,并与综合规划相衔接。

    例题5:下列关于专项规划的叙述最准确的为()。

    A.专项规划是针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习网域和薄弱环节,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编制的规划

    B.专项规划是具有鲜明对象性的规划,它对综合规划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向。

    C.专项规划是基于综合规划的基础上把综合规划简化,而得出的有一定对象性的决定

    D.专项规划是基于综合规划的基础上,把综合规划细致化,具体实行措施规范化的规划方式,具有鲜明对象性

    答案:A.

   编辑推荐:

    2013年咨询工程师全科VIP套餐 赠送真题班+全真模拟考场,考试不过2014年、2015年免费重学

    2013年咨询工程师在线题库 免费下载试用

    [!——empirenews.page——]

    查看汇总:2013年咨询工程师考试《宏观经济政策》阶段分析汇总

    按层次分为全国规划和地方规划。

    全国规划是整个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规划,包含了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容,对制定地方规划具有宏观指导和调控作用。

    地方规划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省辖市、自治州盟)、县(县级市、旗)的规划。

    (2)规划制定的原则与程序。

    发展规划要以党中央关于制定中长期计划的建议作为主要依据。

    规划原则。发展规划的制定,要贯彻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①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增强计划的科学性,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突出计划的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

    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握好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

    ③保持经济总量基本平衡,使建设规模与国力相适应,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相适应,防止出现需求过热、通货膨胀或需求不足、通货紧缩;

    ④促进经济结构优化,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全面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⑤要把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促使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⑥规划目标既要体现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精神,又要积极可靠、适当留有余地,应对难以预料的意外情况,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

    例题6:发展规划的制定,要贯彻的基本原则有()。

    A.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握好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

    B.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增强计划的科学性

    C.保持经济分量基本平衡

    D.促进经济结构优化,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全面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E.要把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促使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答案:A、B、D、E.

    (3)规划制定的程序。在形成发展规划草案之前,党中央召开中央全会通过关于制定中长期计划(规划)的建议,根据中央建议的精神,国务院拟订中长期计划纲要(草案),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中长期计划体系中的专项规划,一般不必提请全国人大审议批准,可由国务院审定。

    地方发展规划制定的程序和步骤,与全国计划相同。其计划草案须经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不设人民代表大会的专区,由行政专员公署审定。

    (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主要目标

    (1)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为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奠定坚实基础;

    (2)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出实质性步伐,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3)就业渠道拓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物质文化生活有较大改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

    (4)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国民素质进一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例题7:“十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A.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成就,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为到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奠定坚实基础

    B.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出实质性步伐,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C.就业渠道拓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物质文化生活有较大改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

    D.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国民素质进一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E.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际竞争力增强

    答案:A、B、C、D.

   编辑推荐:

    2013年咨询工程师全科VIP套餐 赠送真题班+全真模拟考场,考试不过2014年、2015年免费重学

    2013年咨询工程师在线题库 免费下载试用

纠错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育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