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咨询工程师考试宏观经济政策考点28
来源:中大网校发布时间:2012-11-26
第十章 区域规划
【重要考点】
1.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布局
总体战略布局
推进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促进中部崛起
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四大机制
市场机制
合作机制
互助机制
扶持机制
新格局
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主体功能区类型
优化开发区
重点开发区
限制开发区
禁止开发区
3.四功能区的对比
类型 特点 发展重点 目标定位
优化开发区 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 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
提升参与全球分工与竞争层次 带动全国的龙头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
重点开发区 环境资源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 充实基础设施,改善投资创业环境,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 成为支撑全国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重要载体
限制开发区 资源承载能力较弱,经济人口条件不太好并关系到周边的生态安全 坚持保持优先,适度开发,点状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 成为重要生态功能区
禁止开发区 依法设立的自然保护区域 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严禁不符合功能定位的开发
8.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主要任务
分析评价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现有开发密度评价
发展潜力评价
确定主体功能区
确定各主体功能区的数量、位置和范围
明确各个主体功能区的定位、发展方向、开发时序和管制原则
国家级主体功能区确定的原则
省级主体功能区确定的原则
完善区域政策*
财政政策
投资政策
产业政策
土地政策
人口管理政策
环境保护政策
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
优化开发区域要强化经济结构、资源消耗、自主创新等评价,弱化经济增长评价
重点开发区域要对经济增长、质量效益、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以及相关领域的自主创新等实行综合评价
限制开发区域要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评价,弱化经济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的评价
禁止开发区域主要评价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9.西部大开发的指导思想
坚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突出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坚持夯实长远发展基础,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科技教育发展
坚持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突出重点地区优先开发、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
紧持统筹城乡发展,突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坚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突出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
坚持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突出体制机制创新
10.西部大开发的主要目标
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稳定提高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与全国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遏制
基本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和低收入人口稳定增收问题
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突破
交通通信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邮政和电信业务进一步改善
水资源开发和节约利用取得成效
生态环境总体恶化趋势基本遏制
重点地区和重点产业的发展达到新水平
重点经济带的集聚效应得到发挥
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