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国家公务员新大纲行测辅导:资料分析综述(3)
来源:发布时间:2010-11-10 11:30:42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三角模型
【例6】 根据上述资料,2008年该地区的GDP增幅下降了几个百分点?
【解】 2007年该地区GDP增长率为(500-400)÷400×100%=25%;
2008年该地区GDP增长率为(600-500)÷500×100%=20%。
故2008年该地区GDP增幅下降了5个百分点。
【注】 增幅或者增长率之间的比较只需要直接相减即可,不需要再除以基期值。
★特别提示★
考试中往往考查上述模型的变式。最常见的如给出某一年的数值、该年的增长率以及增长率的变化情况,求两年前该值的情况。
【例7】 若某市2009年外来人口为14.3万人,与上年相比增长了10%,增幅下降了20个百分点,则2007年该地区的外来人口为多少万人?
【析】
【解】 该市2008年外来人口相对于2007年增长了:R=10%+20%=30%
该市2008年的外来人口:Y=14.3÷(1+10%)=13(万人)
该市2007年的外来人口:X=13÷(1+30%)=10(万人)。
◆翻番
【例8】 1980年某国国民生产总值为2500亿元,到2010年要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翻三番的目标,则201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多少亿元?
【解】 2500×23=20000(亿元)
【注】 翻一番为原来的2倍;翻两番为原来的4倍;依此类推,翻n番为原来的2n倍。
◆同比:与历史相同时期作比较
◆环比:现在统计周期和上一个统计周期相比较,包括日环比、月环比、年环比
◆指数:用于衡量某种要素相对变化的指标量
指数是某个具体要素标准化之后的值,反映这个具体要素的相对增减变化,它与这个要素的原始值之间存在正比例的数值关系,这是计算指数的基础所在。
一般假定基期的指数值为100,从而计算其他量和基期相比得出的数值。常见指数包括纳斯达克指数、物价指数、上证指数和区域价格指数等。
【例9】 根据下表,基期可能为下述年份中的哪一年?( )
2003-2009年某省物价情况统计表
★特别提示★
上面例题中给出的指数是默认的指数定义(基期是固定的)。与此同时,考试中还经常出现“新定义”的指数,比如浮动基期的指数(这种指数直接反映变化率)等,这就要求考生仔细阅读材料,材料当中会详细给出相关定义。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