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辅导资料:国际期市风起云涌市场格局(一)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0-01-07
2009年,全球衍生品市场波动加剧,一些交易所或交易品种的交易量出现了下跌。全球最大的期货交易所——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集团公布的10月份成交量显示,其当月日均成交量虽较9月增长2%,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3%。不过,虽然市场动荡不安,但期货和期权的交易仍然相当活跃。更为重要的是,目前的期货市场比以前更加有效率了。整体来说,期货市场仍然在非常有效地履行着价格发现的核心职能。
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成为市场首要任务
12月中旬,美国众议院以微弱的票差通过了关于金融监管系统改革的法案。这项1000多页的法案牵扯美国金融体系的方方面面。根据法案,一个新的金融稳定委员会将产生,重点监视是否出现影响到金融体系安全的过大或者联系过于紧密的金融机构,并对其加以监管;同时还会创立一个新的消费者金融保护机构,防止过量放贷,保护消费者。此外,还会有史以来第一次将美联储置于国会的“审计”之下,开启由国会监管部门审查美联储货币政策决定的先例。由此可见,整个金融监管体制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现有监管机构的角色正在迅速演变,另外还设立了很多新的部门来承担新延伸出来的职责。
法案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将金融衍生品纳入强力监管之下,部分场外交易的金融衍生品需经清算和交易机构或类似机构审查;未集中清算的信用违约掉期必须向清算所或监管者报告;监管者可对信用违约掉期交易以及基于证券和商品交易的衍生品设定头寸限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美国金融衍生品场外交易规模达450亿美元。
在当前信用缺失的冲击下,期货行业能够“独善其身”说明其运作体系是值得借鉴的。期货行业的发展模式不纯粹依赖于对信用风险敞口的单独分析,而是有效结合信用加强和风险管理模式抵消对手信用风险。期货市场发展模式不仅使净风险信息透明化,而且可以明晰整体市场的风险动态。美国期货行业协会(FIA)以及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已经在全球倡导这种模式体系的优越性和有效性。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虽然期货市场发展模式旨在控制系统风险,但市场自身的规模性和复杂性加深了风险控制的困难度,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期货市场的发展模式亦应及时调整。同时,CFTC还非常重视与国际其他监管机构的合作,2009年8月,CFTC和英国金融服务局商定将加强合作和垮境监管;9月15日,两国监管机构签署谅解备忘录,以加强在跨境结算机构监管方面的合作和信息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