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言语解题技巧:走在“意图”与“主旨”的边缘
来源:华图教育发布时间:2011-11-20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言语解题技巧——走在“意图”与“主旨”的边缘
无论是国考还是地方性考试,在行测言语试卷中阅读理解都是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的。那么在阅读理解当中,堪称大题型甚至是必出题型───意图推断题的分量则更是不言而喻的。意图推断题要求考生在阅读完原文段后首先概括出表层含义,再揣摩推断出文段所要表达或说明的意图和目的,但是,这是针对言外之意类型的意图推断题而言的。然而,在经过大量的题海战术后,相信考生们会发现很多意图推断题的答案并非都是引申出来的,而是对原文重点的同义替换(类似于主旨概括题的解题方法)因此,带有“意图”与“主旨”色彩的这类题型我们称之为言内意图或意图主旨化。接下来,我们以具体的题型为例进行说明。
例:这是最好的城际竞技场。每一次申办承办,都是一次巧妙的城市公关。对于新生显贵而言,这的确是千载难逢的登堂入室的绝好台阶。国际奥委会委员们在每一张选票上,并不是单纯的打勾划叉,他们亦在谱绘世界风云榜上城际间的升跌走势图。这段话意在表明( )
A.国际奥委会委员们投票决定承办奥运会的城市
B.公关工作是申办和承办奥运会的关键所在
C.申办和承办奥运会是世界城市之间相互较量的体现
D.申办和承办奥运会是新兴城市进入国际舞台的绝好契机
「答案」:C「解析」:通过设问,我们知道这是一道意图推断题。在阅读完原文段后,我们会发现第一句“这是最好的城际竞技场”为整个文段的重点句。立刻回到四个选项中会发现A、B、D都偏离了原文的重点,所以可以排除掉,C选项又不是基于原文重点的引申,而是原文重点的同义替换,那么,没有答案吗?当然不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意图推断题当中的意图主旨化。这类题型的答案就可以依照主旨概括题的解题方法,先基于原文,找出重点,再同义替换就可以了。
例:西方学者提出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从其产生的客观基础而论,它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物质生活质量逐渐提高,人们日益从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过渡的前提下而出现的一种理论对现实的回应。这种回应的出现,一方面是客观现实对理论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西方哲学、美学及文学艺术理论发展的必然规律。这段文字意在说明“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 )
A.已获得了各方面的广泛认可
B.主要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
C.出现的时代背景及理论基础
D.与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答案」:C「解析」:这同样是一道意图推断题。通过阅读原文,A选项为无中生有,可以排除。B和D选项在原文中都没有充分的体现,故排除。而通过阅读原文段,我们可以发现前半部分说的是“日常生活审美化”出现的时代背景,后半部分说的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论基础,因此,它的重点应是两者的结合,而C选项不是基于这一重点的引申而是它的同义替换。所以按照意图主旨化的解题方法,不用犹豫,答案就是C选项。
通过上面两道例题,相信考生朋友们对意图主旨化这一类题型将不再感到困惑。简单地说,这类题型的特点就是设问是意图推断题的设问,而答案是主旨概括题的答案。解题关键是通过选项来判断是否是这类题型。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