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程  书店 学校  题库 论坛  网校  地方分站: 北京 | 上海 | 郑州 | 天津
报名咨询热线:010-51268840、51268841
教师资格考试网
 新闻资讯  报考指南  政策大纲   经验心得   优秀推荐课程   教师资格备考圈   答疑交流区
 考试科目: 心理学: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学习辅导 教育学: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幼儿 | 小学 | 中学  普通话  说课   爱童世纪教育中心

江苏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简答题集萃(3)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1-27 16:21:10  来源:育路教育网
  • 文章正文
  • 资料下载
  • 圈子话题
  • 论坛

    1.如何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人手,达到提高中小学素质教育质量的目的。

    (1)实施有效教学。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使学生掌握的有效知识量与教学时间的比值达到最大化。教师要做到①提高理性认识;②精心设计教学;③把握教学时机;④避免时间浪费。

    ()实施情感教学。所谓情感教学,主要是指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教学活动积极化的过程。情感教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也影响着教学目标能否有效地实现。教师应该注意:①以良好情感激发学生;②保持良好的授课心境;③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

    (3)实施优化教学。所谓优化教学,主要是指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任务,选择和实施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力争以较少的时间去获取较大的教学成果。这就要求:①优化教学目标;②优化教学内容;③优化教学结构;④优化教学方法。

    2.素质教育对教学方法改革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1)突出"启发式".要求教学方法必须彻底贯彻"启发式"精神,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学生的主规能动性,使他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注重研究学法。不仅强调教与学活动的辩证统一,而且要从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原理出发,重视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并把它作为创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方法完整体系的前提条件。

    (3)强调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是提高学业成绩的根本途径之一,也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对策之一。

    (4)促使学生知情意和谐发展。教学方法改革必须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情意因素,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和谐发展。

    (5)力求实现最优化。①体现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艺术性;②体现教学方法的整体性和制约性;③体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综合性;④体现教学方法的发展性和创造性。

    3.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请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要恰当运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内容目标中有关过程性目标与结果性目标的陈述,在教学中准确把握内容标准的要求。

    4.根据新课程改革理念,如何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

    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必须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的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

    5.根据新课程改革关于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的要求,说说你的建议。

    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教学内容可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学生关注的,有意义的题材;时事政策教育,党团活动,班级活动等也要与课堂教学建立互补关系;力求使课程的实施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形成网络式的教学系统,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社会参与的能力。

    6.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其本质是什么。

    (1)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模拟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如通过专题讨论,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模拟体验,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各种形式,探究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2)研究性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学习运用,它改变原有的单纯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7.为适应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我国普通高中自000年秋学期起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

    请指出: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以及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政治教师可以如何发挥指导作用政治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角度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研究性学习。

    政治教师运用哲学,政治,经济等专业知识,帮助学生确定社会科学类的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指导资料收集工作,指导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指导学生如何形成结论。

    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习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8.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思想品德)教师,我们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系统的政治理论素养;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必备的教育教学科学知识。

    9.有人说,西方发达国家没有德育课程,德育课程只是中国特色。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不对。因为,任何国家都需要通过德育,培养能够承担责任,符合本国主流价值导向和个人生活需要的合格公民,都需要注重提高和优化公民的现代化素养。

    10.新课程改革强调,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应客观地记录学生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的成长发展过程,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及发展中的不同需求和特点,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请指出《思想品德》课程倡导的评价方法。

    观察-观察法主要是指教师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行为,并记录下来,作为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的依据。

    描述性评语-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学生在思想品德某一方面的表现,如态度,能力和行为等写成评语,评语应采用激励性的语言。

    项目评价-按照不同项目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学生自主设计活动计划,可以围绕真实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活动。要求学生收集,组织,解释或表达信息,如提交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等。师生可以就小组成就进行分析,将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

    谈话-教师通过与学生各种形式的对话,获得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的信息,据此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

    成长记录-建立学生的成长足迹袋。记录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的各种表现,主要是进步和成就。以学生的自我记录为主,教师,同学,家长共同参与,学生以评价对象和评价者的双重身份参与评价过程。

    考试-考试方式应灵活多样, 如辩论,情景测验等,纸笔测验只是考试的一种方式,避免用终结性的,单一的知识性考试来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及思想品德状况做出评价。

热门资料下载:
教师资格考试论坛热贴: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阅读下一篇:下面没有链接了
教师培训咨询电话:010-51294794
报考直通车
 
·报名时间:一般在每年的六月至九月
·考试时间:一般在10月至12月间
·报名条件:适应教师需要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公民
教师考试科目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