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改革要防止“官本位”倾向
来源:育路教育网发布时间:2010-11-26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事业单位改革要防止“官本位”倾向:
众所周知,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现在全国正在进行事业单位改革,包括一部分有行政执法职能事业单位的职工转化为公务员,这项工作从总体上说是成功的,也受到了广大职工的欢迎,但也无庸讳言,在具体实施时,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一点就是改革中存在官本位倾向,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不是吗?就是从去年开始的有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职工改任公务员问题。按浙江省某地定下的政策,有33年工龄、任副主任医师已达16年的职工,只能靠副主任科员一级,即与原来工资相差近千元的人列为同一级(规定工龄20年以上就可评为副主任科员)。同时根据规定原来已退休的副主任医师,以后按主任科员待遇增加退休金,而现在工作的副主任科员(副主任医师)10年后,也可评主任科员。这样一来,岂不是只剩下目前退休的副主任医师永远到不了主任科员一级?一个大学毕业几十年、任职副主任医师十几年的科技人员,混同于最基层人员,甚至比不上一般人员(因为一般人员任副主任科员10年后也可评主任科员),因此说这种做法既不科学又不合情理,伤了知识分子的心。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关键就是相关职能部门存在官本位倾向,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从自身地位出发:潜意识中认为公务员地位高人一等,转公务员是一种施舍,因而你应该感恩戴德;不尊重知识,不拿知识分子当回事(想当年八十年代中期,笔者的讲师职称,享受的是可副处级工资待遇);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关心群众利益,因为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也承认这次改革,高职称的人有些吃亏,可就是无动于衷,不进行调整、完善……
总之,目前一些地方存在的不尊重知识、不关心群众利益的官本位倾向,不符合改革的精神与要求,更让知识分子寒心。为此要确保这次事业单位改革的成功、更好的调动职工尤其是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人事部门就必须进行一次回头看,及时改正那些既不科学又不合理的政策和做法。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