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1、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体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 2、学制建立的基本依据在于: (1)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2)社会的政治制度 (3)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3、世界各国普通高等学校学制系统,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初级学院和短期大学、大学和专门学院、研究生院。 4、我国在1951年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1951年新学制的确立,明确了劳动人民和工农干部的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中的地位,因而使工农业余学校及工农干部文化补习学校的学生都有可能进入高等学校,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高等学校的办学性质。 5、我国现代学位制度最早建立于民国时期,1935年国民政府颁布了《学位授予法》,教育部颁布了《学位分级细则》,规定学位分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 6、目前世界各国的招生制度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种: 证书制和高考制 7、招生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是 (1)进一步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2)高考制度的改革将从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原则出发,增加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考核的比重,逐渐建立更加灵活的为考生、家长和社会普遍接受的招生考试制度。 (3)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的多样化,与此相适应的是我国公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形式更加灵活,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一环。 8、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 (1)建立就业新机制,完善就业管理体制 (2)调整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实行学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3)拓宽到基层就业渠道,解决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阻碍 (4)取消不合理收费和限制,延长毕业生择业时间 (5)规范就业市场秩序,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需进一步加强 (6)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有充分的就业心理准备。 |
热门资料下载: |
教师资格考试论坛热贴: |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
|
阅读下一篇:下面没有链接了 |
|
|
报考直通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