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笔记: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10-04-26

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本章重点: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论述,简答) 少年时期的年龄特征
第一节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指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2、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及它给我们的启示: 
(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认识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性,可以使我们重视学校教育中促进人的社会化这一重要任务,重视学校教育的社会意义,重视学校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重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 
(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人的能动性能否较好发挥是决定人的发展能否达到较高水平的重要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能动性的清醒认识,是学校教育个体发展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认识前提,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
3、关于身心发展动因的理论 (重点: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1)内发论代表人物 :
中国的孟子; 
奥地利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
美国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2)外铄论代表人物 
中国的荀子、美国的华生、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对教育的启示 (论述,简答)
(1) 顺序性 → 循序渐进;(2)阶段性 → 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 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3)不平衡性 → 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 ;(4)互补性 → 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5)个别差异性 → 因材施教 
“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违背了人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纠错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育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教师资格考试辅导资料

教师资格考试辅导课程报名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