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笔记:教育目的

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10-04-26

第四章 教育目的 
    本章重点:

    我国教育目的的层次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
    我国的教育目的和基本精神(简答)素质教育思想(简答)
1、 广义的教育目的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2、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作用 
意义:
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或说核心问题, 
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作用: 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3、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
(1)国家的教育目的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3)教师的教学目标 
三者关系: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4、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一)、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二)、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根本途径)。 
5、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是什么? (简答)
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该教育目的反映出的基本精神:
(1)、我们要求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6、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或说素质教育的本质) (简答)
(1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7、为什么说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强调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既充分重视学生共性的发展,对学生的基本方面的发展有统一的要求,又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多样性,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要求、不同的教育模式、不同的评价方案,从而把学生的差异性显示出来并加以发展,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具有高度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人。 
8、为什么说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创新能力离不开智力活动及大量具体知识,但决不仅仅是智力活动,它不仅表现为对知识的摄取、改组和运用及对新思想、新技术的发明,而且是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并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 
9、能不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

纠错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育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教师资格考试辅导资料

教师资格考试辅导课程报名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