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2010公考申论考试历年分析及备考指南

来源:中公教育 发布时间:2010-04-12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公务员辅导咨询

汇集公务员培训权威机构,权威解答公务员考试相关问题

zaixuanzixun

  2010年陕西公务员考试笔试在即,中公教育专家从历年陕西申论考试情况、申论作答要求入手,提点考生如何快速提高申论水平,更好的迎接4月25日的考试。

  申论考试情况

  一、陕西申论的材料主题

  2008年陕西省申论考试考查的是行业不正之风方面的问题,2009年考查的是网络媒体的相关问题。

  从这两年的试题选材,可以大致的分析出陕西省申论考试选材的特点:

  一是与政府工作的关联性。只有与政府职能、政府工作和政府自身建设有密切关联的时事,才具有成为申论命题题材的可能,而与政府工作完全无关的社会问题不管多么火爆,都不可能成为申论命题的题材。因为申论的本质要求之一就是从政府角度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提出分析的观点和解决的思路,检验社会现象或问题是否能够成为申论选题,必须首先从“与政府工作的关联性”这一标准出发。

  二是问题性。能够成为申论命题题材的时事,必然是近期发生的、或长期累积的有待解决或改善的问题,仅仅是成就展示、经验介绍等纯属积极、正面的,值得肯定、推广和弘扬的事物不会成为申论命题的题材。这就是说,申论考查的时事都带有问题性,是需要改善和解决的对象。

  三是非敏感性。公务员考试万众瞩目,申论题材又是考活的、动态性时事话题,题材的方方面面、每一个细节都会被全社会评头论足。过于敏感的话题,与考试的政策性、严肃性不符的话题,一定不会入选申论考试题材。

  二、陕西申论的作答要求

  2006年陕西省题目数量为三道,2009年陕西省题目数量为四道,需要注意的是陕西省2009年的考试是与其他省共同命题的。2010年的考试,陕西省依旧是与其他省采取“联考”的方式考试,因此考生应该以四道试题做为备考的指南。

  从2009年的试题来看,陕西省的试题涉及归纳概括类试题、综合分析类试题、提出对策类试题、文章论述类试题和应用文类试题。其中,最后一题实际上是文章论述类试题和应用文类试题的集合体。

  因此考生在备考中,一方面要提高基础类试题的作答技巧,一方面要注意把握复合型试题的作答方略。

  备考指南

  考生要想在申论考试中一举成名天下知,必须努力提高四个方面的能力:

  (一)材料处理能力

  材料处理是政府工作人员的基本工作之一,因此也是考生复习申论应当重点准备的项目。材料处理主要是指考生要迅速阅读给定资料,准确理解材料内容,把握材料主旨,明确材料所谈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从整体上对材料有一个很好的把握。同时,考生要概括给定资料各部分的内容,提炼要点,整合要点,对材料有具体、深入的了解。

  材料处理是考生作答申论的基础。为提高材料处理能力,考生应制定一个这方面的训练计划,重点训练快速阅读能力和提炼要点能力,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有用信息。

  (二)思想表达能力

  思想表达能力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考生要表现出自己的思考,二是考生要把自己的思考恰当地表达出来。考生的思想能力主要表现为判断能力。许多申论材料都是辩证性的,包含不同的观点。这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判断能力,考生要在各种观点中迅速判断哪种是正确的。例如2009年国考申论中对提高粮价的争议,就需要考生作出自己的判断。观点正确与否,取决于它是否符合国家政策,是否真正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具备较强的判断能力的考生,才能在申论作答中展现出独立的思想性,形成自己的见解。是否有个人的合理的见解,是申论考官最重视的,也是获取高分的关键。

  同时,考生也要锻炼表达技巧,把自己的思考用最恰当的方式表现出来。表述要连贯,思路要清晰,结构要合理,语言要规范,才能获得考官的肯定。

  (三)社会问题储备

  申论考查的都是当前存在的社会问题,因此考生要主动去了解我国当前有哪些社会问题,分析其形成原因,了解解决办法。社会知识储备流程为:一是广泛搜集重要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二是明确社会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准确概括问题的本质;三是围绕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了解原因和对策;四是形成规范的备考材料体系,应包括问题本质、深入分析、有关政策、相关的名言警句、评论范文五大部分,建构一个完整、严密的知识体系。考生最好建立一个近年主要的社会问题储备库。

  (四)理论政策储备

  理论政策水平体现了公务员的政治素养,因此考生要加强理论政策的储备。在申论的作答中,理论政策储备影响到考生准确理解材料主旨、判断正确观点以及文章的深度,是考生必须要引起重视的项目。当前中国最重大的理论就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考生不仅要对这两大理论本身有深刻的理解,还要全面把握这两大理论与社会问题的结合。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育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精彩专题

更多>>

全方位公考复习攻略

更多>>

公考交流

进入论坛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