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程  书店 学校  题库 论坛  网校  地方分站: 北京 | 上海 | 郑州 | 天津
公务员考试网
国考动态 报考指南 地方公考 公选考试 招警考试 备考经验 考试政策 公考下载 论坛 网校 中公教育
行政测试综合指导| 语言表达理解| 数量关系| 判断推理| 常识判断| 资料分析 申论专家预测| 申论指导| 热点时评| 申论范文 面试辅导面试指导| 真题解答
地区信息

2010年国考申论范文:发展循环经济需从何处着手

作者:不明   发布时间:2009-09-15 10:03:32  来源:网络
  • 文章正文
  • 网校课程
  • 资料下载
  • 公考圈
  • 论坛

  在“循环经济”的理念出来之前,人们对于经济的理解,是“单程”旅程,起点站是自然环境,终点站是生活消费。在这个框架下,对旅程的区段划分有多种表述方法,比如“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再比如“三次产业”:第一产业是对自然的索取,第二产业是对索取物的加工,第三产业是对前二次产业以及生活消费的服务,这是现在最普遍采用的划分方法,由此还派生出了“2.5产业”、“第四产业”等名词。  “循环经济”告诉我们,经济并不只是“单程”旅程,而是有去有回的双程旅程。从最大的循环看,去的起点站是自然环境,终点站是生活消费;回的起点站是生活消费,终点站是自然环境。其实还不只是双程,而是反反复复地来来回回的“无穷多次旅程”。在这个最大的循环之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各式各样中间区段的小循环。在这个框架下,已有的“四环节”和“三产业”划分方法,不足以清晰和突出地表现出经济和自然之间的循环本质。我们可以将以生活消费为指向的过程,称为“正向产业”,而将以自然环境为指向的过程,称为“反向产业”。

  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其重点就是要大力推进“反向产业”。

  第一,“反向产业”的产业化程度不高。经济与环境的循环联系,是经济与生俱来的性质,并不是因为有了循环经济的概念之后,才有了这种性质。就像在苹果砸出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之前,万有引力就存在一样。不同的是,在人们认识到循环经济之前,经济以自然环境为指向的反向过程,是听天由命的。人们此前之所以忽略反向过程,是因为经济的“正向过程”还没有超出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稀释能力、自我净化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而现在,我们需要将这个反向过程纳入到人们自觉的掌控之中,使之产业化。

  第二,“反向产业”的驱动力先天不足。经济活动的“正向产业”,从总体上说,是不缺乏驱动力的。相比之下,“反向产业”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推动。当反向过程处于自发的听之任之状态,其产品就是自然环境的污染和失衡。这是典型的具有负外部效果的“公共产品”。反向过程的产业化,其产品就是自然环境的洁净和均衡。这是典型的具有正外部效果的“公共产品”,这种公共产品的收益发散至全社会,成本收敛于行为人。具有负外部效果和正外部效果的这两种公共产品,收益和成本的不对称,导致前者供给太多,后者供给太少,正是市场经济的“软肋”之一。所以特别需要政府给予更大的投入。

  第三,“反向产业”是短板。可以很明确地判断,在我们现有的经济循环圈中,“反向产业”是落后于“正向产业”的,这种落后成为了“正向产业”进一步增长和发展的制约和阻碍。如果说我们的“正向产业”和发达经济体有差距的话,我们的“反向产业”和发达经济体的差距更大。国内越是在经济增长较快、经济总量较大的省市,这块短板越是明显。在现有的许多关于循环经济的报道中,可以感觉到有两个缺陷。一是将循环经济只是理解为一个企业内的循环,就是废水、废气、废料的回收与利用,就是企业价值链的正向和反向的连接,没有想到它的宏观意义,这种眼光还是狭窄的。二是将循环经济神秘化,以为循环经济就是技术的“高精尖”。其实加长这块“短板”,在很多情况下,并不存在技术上的困难,比如一些城市居民违章乱倒渣土,成为一个久治不愈的顽症,而渣土的处理,绝对不是一个技术上的“高精尖”难题。

  现在,应该是我们大力推进“反向产业”超前发展的大好时机。在各级政府的投资规划中,如果多一点对于“反向产业”的倾斜(比如多建垃圾处理场,多雇用清洁工人),我们的整个经济流,会更顺畅、更欢快。

公务员精讲班辅导
主讲老师
课时
学费
论坛
报名
    行政能力测验网络辅导 伊强 30 ¥300
    申论网络辅导 陈亚菲 30 ¥200
    公务员面试指导网络辅导 张玲莉 10 ¥200

学费:《行政能力测验》300元,《申论》200元,《公务员面试指导》200元;
优惠方案:A套餐:报行测+申论+面试指导原价700元,现五折优惠价350元;
B套餐:报行测+申论原价500元,现六折优惠价为300元;
公务员报单科七折优惠!

热门资料下载:
公务员版块列表:
公务员最新热贴:
【责任编辑:卢雁明  纠错
【育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课程咨询电话:010-51260174
国考直通车
 
·报名时间:2010年10月。
·报名方式:网上报名。
·考试时间:2010年11月。
                       MORE>>
  公务员考试科目辅导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