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国际商务师考试专业知识辅导资料04

来源:中华考试网发布时间:2011-11-07 14:57:55

  2011年国际商务师考试专业知识重点辅导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在国际经济领域中,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体现为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它对国际贸易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发展速度的影响

  从国际贸易发展来看,在国际分工发展快的时期,国际贸易也发展快;相反,在国际分工缓慢发展时期,国际贸易也发展较慢或处于停滞状态。因此,国际分工是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主动力。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由于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分工体系,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其对外贸易出现高涨,其在资本主义世界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从1820年的18%,提高到1870年的22%,而且贸易的增长还超过了生产的增长。相反,在]913―1938年间,世界生产发展缓慢,国际分工处于停滞状态,国际贸易量在这个时期年平均增长率极低,只有0.7%.二次战后,国际分工又有了飞速的发展,国际贸易量的发展速度也加快了,并快于以前各个时期。1948―1973年,年平均增长率为7.8%.

  二、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的影响

  国际贸易地区分布是指―一国或地区的对外贸易额在世界国际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由此确定―国或地区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

  国际分工对于国际贸易地区分布有直接的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过程表明,在国际分工处于中心地位的国家,在国际贸易中;也占据主要地位。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英国―直处于国际分工中心国家的地位,它在资本主义世界对外贸易中一直独占鳌头。英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国际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1820年为18%,1870年上升到22%.随着其他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的提高,英国地位在逐步下降,但直到1925年它在国际贸易中仍占15%.从19世纪末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国际分工的中心国家,他们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一直居于支配地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出口中所占比重1950年为60.8%,1980年为62.5%,1985年又上升到69.9%.

  三、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影响

  各国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与各国相互分工的程度成正方向变化。19世纪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是宗主国同殖民地等落后国家之间的分工,即前者出口工业品,后者出口农矿产品,我们叫它垂直型分工。这种分工形式决定了当时国际贸易主要在殖民地同宗主国这两类国家间进行。

  二次大战后,国际分工发生了变化,从出口制成品、进口原料为主变为工业部门生产专业化协作为主了,即从垂直型分工变为水平型分工。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变为以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居主导地位,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变为次要。从1913―1984年,前者在整个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从43%上升到52%,而后者从52%下降到17.1%.

  四、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的影响

  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使国际商品结构与各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发生变化。二次大战后,这种变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上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超过初级产品所占的比重次大战前。由于殖民主义宗主国与殖民地落后国家的国际分工以垂直型分工为主,故初级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一直高于制成品。从1953年起,工业制成品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超过初级产品贸易所占比重。

  (二)发展中国家出口中的工业制成品增长

  随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分工形式的变化,发展中国家出口中的工业制成品不断增加,所占比重从1970年的16.3%提高到1987年的49.6%.发展中国家出口制成品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也从1970年的5.5%提高到1987年的14.5%.

  (三)中间性机械产品的比重提高

纠错

育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