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国际商务师考试《专业知识》系统辅导(二十)

来源:国际商务师考试网发布时间:2011-07-30 15:28:31

  (一)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产量和价格决定

  1. 垄断竞争厂商长期产量的调整

  在短期内,厂商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只能通过调整可变要素投入来调整产量,而来不及调整固定要素投入。在长期内,厂商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动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也就是说,厂商是沿着长期成本曲线调整产量的。另外,根据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中的特点,厂商在长期内还可以比较容易地进入或退出某一个行业,并且垄断竞争厂商所生产的相似产品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这些都会影响到整个行业的供给,影响到每个垄断竞争厂商在整个行业供给中的份额,从而影响到厂商的收益和利润。具体地说,厂商沿着长期成本曲线调整产量时,可能会出现盈利、亏损和不亏不盈三种情况。

  当厂商获得盈利即P=AR〉LAC时,其他行业的厂商认为该行业有利可图,因此,其他行业的厂商纷纷进入这个行业。这使得整个行业(即市场)的供给增加。又由于垄断竞争厂商所生产的相似产品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因此,在市场需求不变的条件下,行业的供给增加导致每个垄断竞争厂商在整个行业供给中的份额减少,这意味着厂商所面临的市场对其产品的需求减少,厂商要想卖掉原来数量的产品,就必须降价。价格下降使厂商的收益减少,从而使厂商的盈利减少。直到价格下降到和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相等为止。

  当厂商亏损即P=AR〈LAC时,行业的厂商会纷纷退出这个行业。这使得整个行业(即市场)的供给减少。在市场需求不变的条件下,行业供给减少导致每个垄断竞争厂商在整个行业供给中的份额增加,这意味着厂商所面临的市场对其产品的需求增加,厂商可以提高价格卖掉原来数量的产品。价格上升使厂商的收益增加,从而又使厂商的盈利增加。直到价格上升到和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相等为止。

  1. 垄断竞争厂商长期产量和价格决定的均衡条件

  垄断竞争厂商长期产量和价格决定均衡条件为:边际收益等于长期边际成本,同时,价格等于长期平均成本,即:

  MR=LMC,P=AR=LAC

  (二) 价格歧视

  1. 价格歧视的概念

  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是指一个厂商在同一时间内对同一种商品实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价格。

  2. 三种价格歧视

  经济学将价格歧视分为三种:

  a) 一级价格歧视

  是指企业对每一单位的产品索取了最高价格

  垄断企业获得了全部的消费者剩余

  实现条件:全买或全不买

  垄断企业获得的利润最大

  b) 二级价格歧视

  是指企业对产品的不同(阶段)消费量索取不同的价格

  垄断企业获得了部分的消费者剩余

  实现条件:消费者需要分批购买该产品;企业的生产具有规模经济性

  典型实例:美国电力公司的分段定价

  c) 三级价格歧视

  是指对不同的消费者(或市场)实行不同的价格

  实现条件:存在独立分开的市场;不同市场具有不同的需求弹性

  企业定价的依据仍是利润最大化的原则 MR1=MR2=MC

  典型实例:同一产品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同时销售

纠错

育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