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关注:19年7月国际学校开放日全国优质国际高中国际初中国际小学推荐
部分中小学生家长发现:他们的孩子在学校特别乖,学习成绩也好,有的还
担当了班长等工作。可回到家里却像变了一个人,稍不顺心就摔摔打打,甚至还
打人。在校“乖乖仔”,在家“小暴君”。孩子的这种表现让父母们感到非常苦
恼。
学校家庭表现两重天
菲菲在北京市某示范中学念初二,因为学习成绩好、工作认真负责,被同学
们推举为班长。
谁也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好孩子”,回到家中不但骄横跋扈,还常常动
手打姥姥。有一次,菲菲放在桌上的折扇被姥姥不小心碰到地上,没等姥姥反应
过来,菲菲就从沙发上跳起,捡起扇子往姥姥的胳膊上打了一下,嘴里还说着:
“笨死了”。姥姥望着被打红的胳膊气得说不出话来。
与菲菲姥姥有同感的还有很多家长。“如果不是家长来告状,我怎么都想象
不到孩子会这样。”得知孩子在家里和学校的巨大反差,北京某小学四年级班主
任刘老师很惊讶。
刘老师班里有个叫倩倩的小姑娘,斯斯文文的,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妈妈
先后给倩倩买了小金鱼、小鸟、小猫等小动物,希望培养她的爱心。谁知道,这
些可爱的小动物陆续被女儿弄死了,两条小金鱼甚至是被倩倩用圆珠笔扎死的,
手段之残忍令家里人难以理解。
“我和倩倩爸爸都是知识分子,平时也没怎么娇惯她,我们感到很惶惑,不
知道以后该怎么教育她了。”倩倩的妈妈一筹莫展。还有一些父母,即使发现孩
子有暴力行为,也不愿声张。
对此,一位从事一线教育20多年的资深老师说:“这种‘两面派’的孩子,
反映出教育的缺失,应该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专家:前期教育的结果
一份针对1585名初中生及其家庭情况的调查显示:初中生存在敌对、攻击行
为的占5.1%.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孩子在学校里多是讨老师喜欢的乖孩子或
优秀学生,但在家中却是“小暴君”。
小小年纪为什么显现出如此极端的两面性?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主
任温方认为:这是家长前期教育的结果,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首先,家长平时不注意言谈举止,家庭成员之间不够礼貌。比如那位打姥姥
的菲菲,就是因为父母平时吵架时,总埋怨姥姥惯坏了菲菲。看惯了父母对姥姥
的不尊重,菲菲自然而然地认为姥姥“没水平”,不值得尊重。
其次,有些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娇生惯养,导致孩子习惯以自我为中心,
人际关系差、情绪不稳定、不易适应新环境。有的孩子则常常感到自己是弱者,
导致自卑、烦恼和苦闷。在学校受到挫折,更不敢表达,只能回家发泄到父母身
上。
第三,有的父母只关心孩子的考试分数,忽视了对孩子意志品质的培养。在
学校时,有的孩子被各种荣誉架了起来,便开始伪装自己,以维护自己的形象;
有的孩子则是为了在学校获得小伙伴的认同,表现得很蔫、很顺从,回家后才显
现出“小霸王”本性。
此外,孩子的学习负担比较繁重,家长忽视了孩子对自己的感情和心理支持
的强烈需求,久而久之,孩子会出现情绪障碍,心烦或苦闷,道德规范和约束力
降低,严重的就会出现暴力行为。
专家建议家长:
在家庭教育中,要注意把孩子当成家庭的一分子来看待,家里有什么难事、
急事,不妨跟孩子说一说,让孩子有“主人翁”的感觉,共同分担烦恼。有条件
的话,还可以让孩子为家里“操操心”,共同参与策划家庭大事,这将是一种拉
近情感的有效方式。
入学帮助热线:400-805-3685010-51268841
咨询热线:010-51268841
国际学校择校
我要给孩子
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