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需谨防核心员工隐性流失
来源:发布时间:2008-11-19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核心员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取决于是否有一支高素质的、相对稳定的核心员工队伍。一些企业深刻认识到这一点,近几年在防范人才流失和稳定核心员工队伍方面做了许多工作。然而,有的单位在做这方面工作的同时,却忽视了防止核心员工隐性流失的问题。据笔者观察,企业核心员工隐性流失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知识的隐性流失。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一些企业对核心员工的知识更新注意不够。有的认识不到位,只重使用,不重培养,没有制定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缺乏对各类人才的培训规划;有的因生产、科研等工作任务重、时间紧,无法安排学习培训。从核心员工自身情况看,有的因工作紧张,把时间主要用在完成生产、科研和其他工作任务上,基本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知识更新;有的过于追求享受生活,把工作之余的时间大都安排在娱乐和融合“小圈子”的关系上,没有自觉抓紧“充电”。这些必然导致核心员工所掌握的知识日趋老化,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的最新发展和最新动态。
精力的隐性流失。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一些核心员工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由爱岗敬业到热衷于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变相或隐蔽地搞起了“第二职业”。有的利用在工作中建立的某种关系,帮助外企业或个体经营者承揽产品设计、图纸设计甚至介绍有关工程;有的利用掌握的一技之长,堂而皇之办起了家电维修店、电脑维护站等;有的甚至工作时间在办公室“炒股”。另外,因为有的企业在职称晋升、薪酬待遇等方面与高学历挂钩,因此致使一些核心员工不满足已有的文凭和学历,将目光盯在更高层次的文凭上,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追求更高一级的文凭考试的准备中。由于他们牵挂的是“第二职业”的经济收入和更高一级的文凭,所以并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在工作中往往是心不在焉,应付了事。
技能的隐性流失。有的企业人才结构不合理,一方面核心员工在某些部门堆积或沉淀,另一方面核心员工在某些部门因缺乏造成工作捉襟见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常常抽调有此方面技能特长的核心员工去从事彼方面不熟悉、并不是本人技能特长的工作。久而久之,造成这部分核心员工特长技能的生疏。
企业核心员工的隐性流失,不仅不利于他们自身素质的提高,影响其他员工的积极性,更严重的是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为了减少企业核心员工的隐性流失,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企业必须予以正视,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核心员工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对核心员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激发他们爱岗敬业,认真搞好本职工作,为发展企业努力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创新管理机制,加强对核心员工管理。建立合理配置机制,避免核心员工的虚无浪费,确保人力资源使用的高效性;建立核心员工评价机制,制定客观的评价标准,形成公开、公正、公平的评价制度,并把评价结果与核心员工的职称晋升、薪酬待遇等挂钩,促进核心员工奋发进取;建立科学用人机制,完善竞争、激励、约束三位一体的核心员工管理模式,在对他们的使用中坚持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通过机制建设,对核心员工的管理纳入科学运行的轨道。
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将核心员工的知识更新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制定人力资源开发规划,加强对核心员工的学习培训,确保他们的知识得到及时更新。建立培训制度,创造必要条件,合理安排工作,使核心员工有足够的时间参加学习和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获得工作中需要的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和新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