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拟题方法
来源:育路教育网发布时间:2011-11-24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第一节 “未必”法
申论考察的是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和观点,而我们在分析社会问题时,我们会发现很多社会问题发生的原因其实都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原本”“应该是这样的”却“未必”“是这样”,于是就形成了社会问题。谈到这里,或许很多考生会感到不解,以下中宜教育戴斌老师将用一系列实例为大家逐步分析这个社会问题的共同点,并分析如何使用“未必”法来拟出较佳的题目。
方法一:在应该“成立”的一对因果关系词之间添加“未必”二字
【范例一】
“有为”未必“有位”
——谈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拟题分析:“有为”和“有位”本身就是互为因果的,正常的情况下,“有为”的人是应该要获得相应的“位置”的,但如果这个应该 “成立”的因果关系却“未必”成立时,就会演变成一个社会问题了。就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大学生是属于“有为”的群体,但是就业难这个现象让他们无法找到自己的“位置”,这就是这个社会问题的矛盾所在了。考生如果以这个角度来作为自己的题目,无疑就准确地把握住了问题的本质所在。
|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拟题方法 |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