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网
 自考动态  报考指南  考试政策  复习指导  课程设置  自考试题  自考就业  考生故事  助学单位  自考论坛 
 公共课: 真题|模拟题|笔记串讲  经济类: 真题|模拟题|笔记串讲  法学类: 真题|模拟题|笔记串讲  文学类真题|模拟题|笔记串讲  高校招生  网络课堂

北京自考“外文史”复习总结(12)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8-09 16:32:32  来源:育路自考网
  • 文章正文
  • 资料下载
  • 自考圈
  • 论坛

    □ 简述列夫。托尔斯《复活》所批判的内容。

    答:《复活》的情节本身就带有批判意义,列夫。托尔斯通过《复活》暴露了沙皇俄国国家机器的反人民本质,暴露了俄国官办教会的欺骗性,否定了俄国的反动统治。

    ①对俄国黑暗现实的批判。一方面是写地主、资产阶级的寄生、腐朽、罪恶。另一方面是写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劳动人民。

    ②对俄国黑暗现实的批判。从法庭活动开始。根据法官的面目可以得知这是一个颠倒是非的法庭。

    ③对官办教会的深刻披露。小说描绘了监狱里举行的宗教仪式是替沙皇反动政府的罪恶勾当作辩护的。

    ④《复活》中描绘的是一个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完全颠倒的俄国,讽刺了颠倒社会的法律和法庭。

    □ 简析《复活》的艺术特色。

    答:①在艺术上突出特点是对俄国黑暗现实批判的深度和广度。

    ②单线索的情节,以聂赫留朵夫为玛斯洛娃申诉四处奔走为主要情节线索,将全书的人物事件串成一体。

    ③鲜明的讽刺色彩。对神职人员、俄国宗教服务的反动本质的揭露都充满讽刺味道。

    ④对比手法的运用。把人物的内心活动和行为对比,把一个人物精神变化的前后情形加以对比,突出人物性格及作品的主题思想。

    ⑤善于运用心理描写。主要运用心里独白刻画人物,除此以外,还通过其它一些方法表现人物心理。

    □ 简析《静静的顿河》中葛利高里的形象。

    答:葛利高里是哥萨克劳动者中出类拔萃的一员,他在动荡的年代中寻找“真理”,即使陷入反革命泥坑,当了叛军骨干,也没有丧失劳动人民的某些特征民族。他体现了十月革命前后哥萨克中农阶级的某些本质特征,是一个摇摆不定的人物,动摇于革命与反革命之间,经常处于斗争的焦点。

    □ 简述现代派文学的特点。

    答:①着重表现现代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这四种关系的全面颠倒、异化和扭曲。

    ②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现代派文学把人与社会完全对立起来。

    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现代派文学表现出对自然全盘否定的态度。

    ④在人与人的关系上,现代派文学揭示出一幅异化的途径,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缺陷造成了人与人关系的冷漠、疏远。

    ⑤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现代派文学极力表现人对自我的探索和思考。

    ⑤在表现上述四种关系的畸变和扭曲时,现代文学具有自身独特的表现形式:注意表现瞬间、复杂多变的内心情绪结合印象,大量使用象征和隐喻,打破时空正常顺序的跳荡式的自由联想,采用怪诞、荒唐、梦幻、反理性和反逻辑的手法。

    □ 简述《旧约。创世纪》的思想倾向。

    答:它的基本主题是颂扬上帝创造世界、创造人类的功德,表现出上帝是人类命运的主宰者。重要意义在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巴勒斯坦居民对天地万物、人类起源的朴素想象和理解,特别是反映了人类敢于违抗神命的创造精神。

    □ 简述希伯来文学的意义及影响。

    答:①是希伯来民族发展和以色列、犹太王国兴衰历史的艺术记录,提供了大量具体的生活画面,为认识希伯来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学成就,有着重大的意义。

    ②希伯来文学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十分明显。语言通俗生动,好用形容语,使要表现的内容具有感情色彩。善于将神话传说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形成了早期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倾向。诗歌方面吸收了埃及文学的某些成分,并将其本民族化,并有所创新和发展。

    ③《旧约》被翻译成希腊文并成为《圣经》的组成部分以后,和《新约》一起,对欧洲社会生活和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圣经》中的人物、情节、典故丰富了欧洲社会生活的内容,成为欧洲人民以及世界人民共同的文化财富。

    □ 什么是物语?

    答:物语在日文中有“语说事物”之意,类似我国的小说和传奇。物语文学有个性发展的过程。它开始有两种形式:传奇物语和歌物语。传奇物语是富于深化色彩的故事,代表作为《竹取物语》。歌物语以和歌为中心突现主题的故事,代表作为《伊势物语》。以后在传奇物语、歌物语的基础上产生了近似长篇小说的故事性作品。世界上第一部长篇写实小说:紫氏部《源氏物语》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简析川端康成的创作特点。

    答:①继承和发扬了日本文学的美学传统,创作上注重超越现实的艺术上的感受。

    ②通过人物,景物的描写,表达一种淡淡的哀愁,即传统美学的物哀。

    ③描写细腻,在写人,写景,人物的外貌,心理描写方面非常细腻,感人。

    ④小说中往往产生一种日本禅宗影响下的意境,一种空灵的感觉。

热门资料下载:
<
自考最新热贴: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育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自考报名咨询电话:010-51291357 51291557
热点专题
 
 自考热点关注
                        MORE>>
学员报名服务中心: 北京北三环西路32号恒润中心18层1803室(交通位置图
咨询电话:北京- 010-51268840/41 传真:010-51418040 上海- 021-51567016/17
育路网-中国新锐教育社区: 北京站 | 上海站 | 郑州站| 天津站| 山东站| 安徽站
本站法律顾问:邱清荣律师
1999-2011 育路教育网版权所有| 京ICP证1004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