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选择题
1、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学习( )为主。
A.直接经验
B.书本知识
C.实际技能
D.间接经验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贯彻( )原则的要求。
A.启发性
B.巩固性
C.理论联系实际
D.直观性
3、孔子说:“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这都说明教学中必须贯彻( )原则。
A.循序渐进
B.巩固性
C.及时反馈
D.因材施教
4、教学原则是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根据( )提出的。
A.教学内容
B.教育目的
C.教学任务
D.教学规律
5、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学习的教学模式的一般进程为( )。
A.诱导学习动机→领会新教材→巩固知识→检查
B.设置问题情景→确立问题或课题→拟订解决 课题方案→执行计划→总结与评价
C.明确机构掌握课题,提供资料→建立假设,推测答案→验证→做出讨论
D.解释作为范例的个别事物→解释范例的类或属→掌握规律范畴→获得对自我或人类的理解
6、我国小学教学中最常用、也是迄今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方法是( )。
A.谈话法
B.实验法
C.讲授法
D.练习法
7、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有效地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主要是( )。
A.复习
B.训练
C.作业
D.练习
8、《学记》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相观而善”、“相互切磋”。这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 )。
A.谈话法
B.讨论法
C.讲授法
D.练习法
9、由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到学习结果的方法是( )。
A.发现学习法
B.探究--研究法
C.非指导性教学法
D.暗示教学法
10、一节课上得好不好,最根本的标准是( )。
A.教学目的明确
B.教学内容正确
C.教学方法适当
D.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
11、( )是教案的主要成分。
A.提出教学目标(目的)
B.教学方法
C.教具
D.教学过程
12.在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师( )。
A.把主要精力放在尖子生和差生身上进行不同程度的教育。
B.既面向全体,提出统一要求,又要照顾个别差异,给予不同的教育。
C.面向多数抓好集体教学。
四、判断题
1、学校工作必须从教学为主,全面安排。( )
2、有些教师说,只要在教学中使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是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
3、教学就是上课。( )
4、教学就是传授知识的活动。( )
5、教学就是智育。( )
6、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
7、因材施教就是根据教材特点施教。( )
8、直观教学能使学生对学习的知识形成清晰表象,因此,教学中直观教学手段用得越多越好。( )
9、班级授课制是唯一的教学组织形式而被各国普遍采用( )。
10、用谈话法和讨论法教学,课堂气氛活跃能激励学生积极思维,所以,只要运用了这两种方法,就是启发教学.( )
11.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
12.非指导性教学法上课如同游戏、表演.( )
13.为了提高质量,小学各年级布置的作业分量多些为好.( )
14.有人认为.备课就是读读教材看点参考书,只要自己懂了,就可以凭经验去上课了.( )
15.备课就是写教案.( )
16.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是上课的延续.( )
17.课外辅导是上课的补充和辅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