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网
 自考动态  报考指南  考试政策  复习指导  课程设置  自考试题  自考就业  考生故事  助学单位  自考论坛 
 公共课: 真题|模拟题|笔记串讲  经济类: 真题|模拟题|笔记串讲  法学类: 真题|模拟题|笔记串讲  文学类真题|模拟题|笔记串讲  高校招生  网络课堂

2011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3-16 16:06:22  来源:育路教育网
  • 文章正文
  • 资料下载
  • 自考圈
  • 论坛

  21.承认运动的存在,却否认运动具有物质承担者,这是:()

  A.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 )

  B.诡辩论的观点 ( )

  C.不可知论的观点 ( )

  D.唯心主义的观点 (√)

  22.“时间空间是一切事物的贮藏所”,这是:()

  A.机械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

  B.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 )

  C.唯心主义的时空观 ( )

  D.朴素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 )

  23.“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一观点是说:()

  A.认识世界没有必要 ( )

  B.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

  C.实践无需认识指导 ( )

  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 )

  24.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这说明:()

  A.运动时世界的本原 ( )

  B.世界上只有运动,没有静止 ( )

  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

  D.运动与静止时绝对对立的 ( )

  2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 )

  B.动即是静,静即是动 ( )

  C.静止是物质的运动的特殊状态 (√)

  D.只有绝对的运动,没有相对的静止 ( )

  26.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物质的 ( )

  B.运动的 ( )

  C.实践的 (√)

  D.精神的 ( )

  27.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是:()

  A.自然界 ( )

  B.人类社会 ( )

  C.精神 ( )

  D.实践 (√)

  28.否认运动,把静止绝对化,就会走向:()

  A.形而上学不变论 (√)

  B.相对主义诡辩论 ( )

  C.唯心论 ( )

  D.庸俗进化论 ( )

  29.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就会导致:()

  A.形而上学不变论 ( )

  B.相对主义诡辩论 (√)

  C.唯心论 ( )

  D.庸俗唯物主义 ( )

  3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共性和个性的观点 ( )

  B.对立统一的观点 ( )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

  D.有限和无限的观点 ( )

  31.“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歌谣揭示的哲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

  B.事物是偶然性的堆积 ( )

  C.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 ( )

  D.事物的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 )

  32.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指:()

  A.对立面之间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 )

  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 ( )

  C.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

  D.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和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 )

  33.“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一论断说明:()

  A.世界除了过程,什么都不存在 ( )

  B.一切都在变化和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

  C.世界作为过程的集合体本身是没有方向的运动状态 ( )

  D.承认运动就必然否认相对稳定 ( )

  34.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

  A.是否承认事物的普遍联系 ( )

  B.是否承认事物的永恒发展 ( )

  C.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

  D.是否承认事物发展是有客观规律 ( )

  35.人们由于利益的驱动,疯狂挖掘草原上的植物——“发菜”,严重地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局部土地沙漠化,这个案例说明:()

  A.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客观规律 ( )

  B.过分强调事物的绝对运动,否认事物的相对静止 ( )

  C.只追求人的活动与经济利益直接联系,没有看到眼前活动与生态平衡的长远的间接联系 (√)

  D.只看到物与物质间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的联系 ( )

  36.“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个论断是:()

  A.唯物论的观点 ( )

  B.辩证法的观点 ( )

  C.决定论观点 ( )

  D.形而上学的观点 (√)

  37.“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

  A.形而上学观点 ( )

  B.唯物辩证法观点 ( )

  C.诡辩论观点 (√)

  D.不可知论观点 ( )

  38.“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一观点是:()

  A.机械决定论观点 ( )

  B.形而上学观点 ( )

  C.唯物主义辩证法观点 (√)

  D.唯心主义辩证法观点 ( )

  39.“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是:()

  A.辩证法观点 ( )

  B.诡辩论观点 (√)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 )

  D.唯心主义观点 ( )

  40.科学家洛仑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得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 (√)

  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 ( )

  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联系的客观性 ( )

  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 ( )

热门资料下载:
<
自考最新热贴: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育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自考报名咨询电话:010-51291357 51291557
热点专题
 
 自考热点关注
                        MORE>>
学员报名服务中心: 北京北三环西路32号恒润中心18层1803室(交通位置图
咨询电话:北京- 010-51268840/41 传真:010-51418040 上海- 021-51567016/17
育路网-中国新锐教育社区: 北京站 | 上海站 | 郑州站| 天津站
本站法律顾问:邱清荣律师
1999-2011 育路教育版权所有| 京ICP证1004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