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程  书店 学校  题库 论坛  网校  地方分站: 北京 | 上海 | 郑州 | 天津
报名咨询热线:010-51268840、51268841
教师资格考试网
 新闻资讯  报考指南  政策大纲   经验心得   优秀推荐课程   教师资格备考圈   答疑交流区
 考试科目: 心理学: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学习辅导 教育学: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幼儿 | 小学 | 中学  普通话  说课   爱童世纪教育中心

2011年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讲解:课堂管理

作者:   发布时间:2010-12-18 10:09:28  来源:育路教育网
  • 文章正文
  • 资料下载
  • 圈子话题
  • 论坛

    第十三章课堂管理

    第一节课堂管理概述

    一、课堂管理的概念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等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二、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一)教师的领导风格(二)班级规模(三)班级的性质(四)对教师的期望

    第二节课堂群体的管理

    一、课堂里的群体及其对个体的影响所谓群体,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

    学生群体对个体的活动是产生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取决于四个因素。一是活动的难易;二是竞赛动机的激发;三是被他人评价的意识;四是注意的干扰。

    二、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协调正式群体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职责权利明确,组织地位确定。班级、小组、少先队都属于正式群体。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等三个阶段。

    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非正式群体。管理课堂必须注意协调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

    三、群体动力所有影响着群体与成员个人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群体动力。

    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是心理学家勒温。

    (一)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

    (二)群体规范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三)课堂气氛(四)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1.吸引与排斥2.合作与竞争

    第三节课堂纪律的管理

    一、课堂纪律的性质

    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可以将课堂纪律分成四种类型:1.教师促成的纪律2.集体促成的纪律3.任务促成的纪律4.自我促成的纪律

    二、课堂结构与课堂纪律

    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它包括课堂情境结构与课堂教学结构。

    (一)课堂情境结构1.班级规模的控制2.课堂常规的建立3.学生座位的分配

    (二)课堂教学结构课堂教学结构能使教师满怀信心地按照教学设计,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

    1.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2.课程表的编制3.教学过程的规划

    三、问题行为与课堂纪律

    (一)问题行为的性质

    问题行为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二)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1.正确对待学生的课堂行为课堂里往往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的课堂行为指与促进课堂教学目的实现相联系的行为,而消极的课堂行为则是那些干扰课堂教学的行为。

    2.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

热门资料下载:
教师资格考试论坛热贴: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阅读下一篇:下面没有链接了
教师培训咨询电话:010-51294794
报考直通车
 
·报名时间:一般在每年的六月至九月
·考试时间:一般在10月至12月间
·报名条件:适应教师需要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公民
教师考试科目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