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讲解:技能的形成

来源:育路教育网发布时间:2010-12-17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第一节技能的一般概述

    一、技能的概念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二、技能的种类技能分为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两种。

    (一)操作技能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二)心智技能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都是常见的心智技能。

    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对象具有观念性。②执行具有内潜性。③结构具有简缩性。

    三、技能的作用技能能够对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

    技能还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

    第二节操作技能的形成

    一、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一)操作的定向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

    (二)操作的模仿操作的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就有效的操作技能的形成而言,模仿需要以认知为基础。

    (三)操作的整合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四)操作的熟练操作的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二、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一)准确地示范与讲解(二)必要而适当的练习(三)充分而有效的反馈一般来讲,反馈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反馈;二是外部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

    (四)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动觉是复杂的内部运动知觉,它反映的主要是身体运动时的各种肌肉活动的特性,如紧张、放松等,而不是外界事物的特性。

    第三节心智技能的形成

    一、 有关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探讨(一)加里培林的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提出了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

    一是动作的定向阶段,二是物质与物质化阶段,三是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四是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五是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二)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我国教育心理学家通过教学实验,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二、 心智技能原型的模拟我国心理学界一般认为,用心理模拟法来建立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需经过两个步骤,这就是创拟确立模型和检验修正模型。

    三、心智技能的分阶段形成(一)原型定向原型定向阶段也就是使主体掌握操作性知识(即程序性知识)的阶段。这一阶段相当于加里培林的"活动的定向阶段".在原型定向阶段,主体的主要学习任务可以归结为两点:首先要确定所学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操作活动程序),其次要使这种实践模式的动作结构在头脑中得到清晰的反映。

    (二)原型操作所谓原型操作,就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

    (三)原型内化所谓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这一过程又可划分成三个小的阶段,即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和内部言语阶段。

    四、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一)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二)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三)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教师在集体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充分考虑学生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并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助措施,以求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

纠错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育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教师资格考试辅导资料

教师资格考试辅导课程报名入口